山東聊城女企業(yè)家蘇銀霞曾向地產(chǎn)公司老板吳學占貸款135萬元,月息10%。她在支付本息184萬元和一套價值70萬元的房產(chǎn)后,仍無法還清欠數(shù)。在11名催債人長達一小時的凌辱之后,催款人杜志浩脫下褲子,當著蘇銀霞兒子于歡的面,用極端手段污辱蘇銀霞。當接到報警前來處理此案的警察離開接待室時,情急之下的于歡摸出一把水果刀將杜志浩及另3名催債人捅傷,后來杜志浩不治死于醫(yī)院,另有兩人重傷,一人輕傷。之后,山東省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于歡無期徒刑。
3月24日,南方周末報道此事后,傳統(tǒng)媒體紛紛評論,網(wǎng)民在社交媒體、新聞跟帖中的議論更多,一天之內(nèi),評論、跟帖上億條,平日里嚴重互撕的中國網(wǎng)絡,頓然間出現(xiàn)一邊倒的情景。討論主要集中在于歡是否該判有罪,是否屬于正當防衛(wèi),當母親受到難以忍受的侮辱時該不該反抗,判于歡無期徒刑是否失當……多數(shù)媒體與幾乎所有網(wǎng)民都是指責法院,同情于歡母子的。一些典型的評論如:
沒有人情味的判決讓人齒冷。
對司法失去信任才是最可怕的。
不顧及基本人倫底線,法律就會淪為惡法,連保護母親都如此重判,人民就會失去對法律的敬畏。
請給公民戰(zhàn)勝邪惡的法律正義。
冷血的法律羞辱人民。
司法審判不能枉顧人情。
不能以法律的名義逼公民做窩囊廢。
最可怕的是惡人懲戒者變成惡人的保護者。
……
這些議論均屬理性,當然還有更多過激的言論,在此不轉述了。
筆者注意到,剛過了一天,議論的話題就開始發(fā)展到多向度了??是多向度,不是轉向。
除繼續(xù)議論判決是否合理、過重,是否保護惡人外,增加了一些討論方向:
對高利貸的抨擊
對黑社會的揭露
仇恨某些公安、公職人員與高利貸者勾結
黑社會組織與高利貸者狼狽為奸
對處理警察的指責:要賬不能動手打人,言外之意是打人之外的可以做!
……
更有的挖出蘇銀霞老板的企業(yè)"山東源大工貿(mào)有限公司"因借款、融資多次被訴到法院,涉及資金近2000萬元,蘇銀霞已被法院列入失信執(zhí)行人名單。
應該說,到目前為止,輿論的多向度議論、評論仍然是圍繞事件本身進行的,高利貸、黑社會,部分公安人員與高利貸及黑社會的勾結,處置此事警察的行為,等等,都與事件密切相關,都是值得深入剖析的。
從社會輿論、網(wǎng)絡輿論的形成與發(fā)展規(guī)律看,這也是必然的走向。人們的興奮點是有時間性的,談論的問題不能停留在一個層面,總要深下去、延開去。不然,大家就沒有興趣,沒有興奮點了。主管部門應從這里看到民意,體察民眾的脈動。一篇文章說"與其說是公眾關心于歡,不如歸結為人們從于歡身上看到了自己",很多人是設身處地、將自己與家人轉身"度"內(nèi)來發(fā)表意見、看法的,不是一般的"噴子"。
真正的輿論是在廣大民眾參與過程中形成、發(fā)展的,報紙、電視中的不一定能代表輿論;ヂ(lián)網(wǎng)特別是社交媒體的網(wǎng)絡狀結構、每個人都是一個節(jié)點的特點,決定著網(wǎng)民都是輿論大潮中的一滴水,都是滾成輿論大雪球中的一片雪花,每一個人都對輿論走向產(chǎn)生著微薄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理性,網(wǎng)絡就容易做到理性,輿論就不會成為災害。
但是,從以往的網(wǎng)絡輿論案例看,最初是理性的,幾天之后,一些貼文會不斷引伸,由這一事件談到體制,談到司法體制、社會體制,甚至……這是管理者不愿看到的,也是許多網(wǎng)民不愿看到的,因為它于事無補,不能解決問題,不利于消除社會痼疾。但愿此次事件能夠收到多數(shù)人愿意看到的好結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94195.html
相關閱讀:你不知道的歷史數(shù)字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