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左右的寶寶潛能和智力開發(fā)的重點是首先要滿足寶寶旺盛的好奇心,滿足寶寶對親人依戀的心理需求,然后再從訓練其手眼協調能力、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鼓勵模仿行為、學習習指認生活中常見物品、認識自己身體各部位等入手,從身心各方面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潛能的開發(fā)
1.扔東西
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人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里扔。扔完后,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并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得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征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2.跳躍運動
雖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會跳的動作,但這項運動可以讓他體驗跳的感覺。大人坐在椅子上,雙手抱著寶寶,將寶寶的雙腿放在自己大腿上,然后將腳跟有節(jié)奏地抬起、放下,從而使寶寶感受到跳躍的感覺。促進寶寶腿部的肌カ、肌耐力、彈跳力的發(fā)展。另外,在活動的同時還可以念一些有節(jié)奏的兒歌,以提高寶寶的活動興趣。
3.抓東西
抓東西、拿東西的動作可促進寶寶手部的小肌肉運動,發(fā)展手部的精細動作和手眼的協調能力?梢宰寣殞氃诘厣匣虼采献,然后家長滾一個球給他,讓他去抓這個球;或是讓寶寶抓小塊的積木、糖果等便于抓取的東西。
如果寶寶能很好地抓住東西,家長可以進一步鍛煉寶寶手部的配合能力,可以先遞給寶寶一塊積木,然后再遞給寶寶另外一塊積木,看寶寶的反應。寶寶通常會做出三種不同反應,一是扔掉當前手里的積木,二是用另外空著的手接過積木,三是先把手里的積木挪到另外空著的手里,再用這只手接過積木。這三種不同的反應,可以折射出寶寶的思維發(fā)展階段:如果寶寶懂得用另外空著的手接過積木或是先把手里的積木挪到另一只手再接過積木,就說明寶寶已經懂得了兩只手可以分開以及配合使用。
但如果寶寶只會將當前手里的積木扔掉后再接新的積木的話,就說明寶寶還沒有這個意識,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啟發(fā),讓寶寶知道,他還有另外一只手可以使用。
早期智力的開發(fā)
1.點頭Yes搖頭No
教會寶寶點頭表示是,搖頭表示不是,讓寶寶懂得點頭和搖頭的含義,初步讓寶寶明白不同動作所代表的不同語言進而起到開發(fā)智能的作用。
訓練的時候,可以由媽媽先指著爸爸問寶寶:他是媽媽嗎?然后爸爸一邊搖搖頭,一邊說:不。接下來媽媽可以繼續(xù)問:他是爸爸嗎?爸爸一邊點頭,一邊說:是。注意不要說得很復雜,例如是的,我是爸爸,因為這時的寶寶對單字更容易理解一些,簡單的語言和動作會使寶寶更明白、學得更快。
2.連續(xù)翻滾
學會連續(xù)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能夠鍛煉前庭和小腦的平衡。
在做這項運動的時候要確保有足夠的活動場地,可以在地板上或在大床上進行,活動之前要將所有的障礙物移開。運動的時候,家長可以手拿玩具做引導,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再從俯臥變成仰臥;最后學會連續(xù)打滾。為了拿到遠方的玩具,寶寶就會做出連續(xù)翻滾向遠方移動的動作。
如果寶寶做這個動作還比較困難的話,家長可以從旁用手輕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
3.撿東西
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借以訓練寶寶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能力,這一精細動作有利于促進大腦功能發(fā)展與手、眼的協調。可以準備一些蠶豆或其他細小的物品,讓寶寶把東西撿到一個小盤子里,家長要從旁不斷地進行指導和鼓勵,并要做好看護,避免寶寶將東西直接放到嘴里,造成危險。
很多父母熱衷于讓寶寶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寶寶進行各種開發(fā)智力的活動,希望借此提高寶寶的語言、認知等能力。但如果學習壓力過重會使寶寶的大腦不堪重負,從而使寶寶長大后易對事物物缺乏興趣和好奇心,競爭力弱,不善為人處世。所以,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要適度,適可而止為最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qianneng/kaifa/1131046.html
相關閱讀:潛能開發(fā) 成就夢想
什么是靈感
潛能開發(fā)的第四定律是:求師律
特異功能就是把潛意識的潛能力顯現出來
記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