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意識理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別人的干涉或控制。從這個觀點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勸說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簡單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覺!”“閉上眼睛!”往往并不見效,有時反倒使孩子更加興奮。這時,你不妨在被窩里給孩子講故事:“有一天,小鴨子要出去玩。媽媽對他說別的小朋友都睡覺了。小鴨子不聽,走到河邊一看,魚都睡覺了。走到樹林一看,小狗都睡了。走到田野里,小雞都睡覺了,睡覺了,睡覺了,他們都睡覺了,他們都把眼睛閉上了。小鴨子想,媽媽說得對,我也想睡覺了。于是,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注意用一種單調的疲倦的聲音,同時不斷地重復“睡覺了”、“閉眼了”等,聲音逐漸逐漸減弱,最后若有若無。你在講故事的同時閉上眼睛,并不住地打呵欠。試一下吧,靈驗得很!

美國田納西州有一座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于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戶里涌進來。工人們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暗示不僅對人們的心理或行為發(fā)生影響,還會引起人們的生理變化。在實驗室里,反復給被實驗者喝大量的糖水,經過檢驗,可以發(fā)現其血糖增高,出現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生理變化。后來,不給糖水,實驗者用語言暗示,同樣會發(fā)生上述生理變化。這一實驗表明,語言暗示可以代替實物,給人腦以興奮的刺激,雖然被實驗者并未喝糖水,但人腦仍然參加了體內糖的代謝活動。人們常講的“望梅止渴”,也是由于暗示的積極影響。

有人曾經做過“人工印記”的實驗。用郵票大小的濕紙片貼到被試者的皮膚上,告訴他說,貼上之后這塊皮膚就會發(fā)燒。不一會兒,揭去紙片,皮膚果然變紅了。還有人將一塊金屬硬幣放到暗示者的手臂上,暗示說這塊硬幣剛在火上烤過,會把皮膚燙起泡來。沒過多久,硬幣下面果真“燙”起了水泡,呈現了二度燒傷痕跡。

許多生機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種疾病后(特別是“不治之癥”如癌癥等),精神立刻萎靡不振、臥床不起、不思飲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時期內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心理暗示的緣故。瑞典一位老婦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于教堂牧師在一天內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懷疑自己是患了絕癥。幾天以后,她便因精神崩潰而去世。親愛的朋友,你會探望、護理病人嗎?請千萬不要在臉上扮出悲天憫人的表情!

暗示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當孩子參加高考時,父母總是叮嚀:“千萬不要緊張”;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總斥責他:“笨得不行”;當孩子挑食時,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訴說:“他不吃白菜”;當孩子尿床時,父母總是為他辯護:“他憋不住尿”;這些都能助長某些不良的傾向。重復暗示能引起對方形成相應的心理定向,產生與父母愿望相反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qianyishi/15820.html

相關閱讀:自我暗示三大規(guī)律
潛意識的10大刺激源
『潛意識巨人』-《自信的能量》
決定你祈禱結果的,并非是你意識中相信的圖景,而是潛意識深處的
心理暗示對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