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注釋
、陽乖序亂:陽,指公開的。乖,違背,不協(xié)調(diào)。此指敵方內(nèi)部矛盾激化,以致公開地表現(xiàn)出多方面秩序混亂、傾軋。
2、陰以待逆:陰,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靜觀敵變,坐待敵方更進一步的局面惡化。
3、暴戾恣。红,兇暴,猛烈。睢,任意胡為。
4、順以動豫,豫順以動:語出《易經(jīng).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為坤為地,上卦為震為雷。是雷生于地,雷從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飛騰!对ヘ浴返摹跺琛忿o說“豫,剛應(yīng)而志行,順以動。”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順時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譯文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說坐觀敵人的內(nèi)部惡變,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斗”,最后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典故
戰(zhàn)國后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zhàn),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nèi)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韓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愿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yīng)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zhàn),威風(fēng)凜凜,現(xiàn)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xiàn)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碧K代巧舌如簧,說得應(yīng)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quán),您的地位就穩(wěn)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勞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結(jié)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后來知道是應(yīng)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后,秦王又發(fā)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shè)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白起說:“趙國統(tǒng)帥廉頗,精通戰(zhàn)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jīng)議和,現(xiàn)在進攻,會失信于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鼻赝跤峙煞饿氯訂T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yīng)。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鼻赝跻宦,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蓱z,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nèi)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國內(nèi)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解析
“趁火打劫”,是乘敵人遭遇天災(zāi)、內(nèi)亂,或內(nèi)擾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際,給以打擊,從而撈取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好處,但是這種招法,玩不好就會惹火上身,以致自焚。
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遭遇天災(zāi)或內(nèi)亂之火,而它的整體力量又沒有在火中燒光,來自外部的打擊,就會使國家或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勢力結(jié)成一個整體,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與反擊打劫者,消滅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擊并消滅敵人,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袖手觀望,看火勢發(fā)展,等待火勢蔓延,從內(nèi)部燒垮敵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漁利,這才是隔岸觀火的精髓。
在現(xiàn)代經(jīng)商賺錢的經(jīng)營活動中,利用此計主要是在國內(nèi)外市場激烈的競爭之中,采取靜觀其變的態(tài)度,等待有利的時機一舉加入,趁機占領(lǐng)市場?梢姡\用隔岸觀火之計不應(yīng)是消極等待、觀望,而是要充分掌握競爭對手的矛盾,加速對策兩極轉(zhuǎn)化,取得成功。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第九計按語
古人按語說:乖氣浮張,逼則受擊,退則遠之,則亂自起。昔袁尚、袁熙奔遼東,眾尚有數(shù)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曹操破烏丸,或說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本旁拢僖粤沁,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澡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被蛟唬捍吮鴷鸸ブ酪玻幢鴷痘鸸テ非岸窝曰鸸ブ,后段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
按語提到《孫子?火攻篇》,認為孫子言慎動之理,與隔岸觀火之意,亦相吻合。這是很正確的。在《火攻篇》后段,孫子強調(diào),戰(zhàn)爭是利益的爭奪,如果打了勝仗而無實際利益,這是沒有作用的。所以,“非利不動,非得(指取勝)不用,非危不戰(zhàn),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指怨憤、惱怒)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彼哉f一定要慎用兵,戒輕戰(zhàn)。戰(zhàn)必以利為目的。當然,隔岸觀火之計,不等于站在旁邊看熱鬧,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改“坐觀”為“出擊”,以取勝得利為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395168.html
相關(guān)閱讀:我絕不承認兩顆真心的結(jié)合_詩歌鑒賞
獻給祖國_詩歌鑒賞
十年一覺揚州夢,?得青樓薄幸名
詠暮年_詩歌鑒賞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原文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