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為莒父宰原文及翻譯
子夏為莒父宰原文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昔者子夏為莒父邑宰,問政于孔子,孔子說:“為政之弊有二,躁急之人,方為其事而遽責其效,這是欲速之弊。子之為政,必須推行有漸,不可欲速以求目前之效。淺狹之人,狃于淺近而昧于遠大,這是見小之弊。子之為政,必須志量廣大,不可見些小事功便以為得。何也?蓋政以能達為貴,然必有漸而后可以達也。若欲速,則求治太急而無次第,欲其通達,反不能達矣,此所以不可欲速也。政之大成為期,所志大者,則小者有所弗顧也。若見小利,則其心已足而無遠圖,所得者小,而所失者大矣。此所以不可見小利也!痹撟酉乃赜薪≈,故孔子以此教之,其實為政之道,不外于此矣。
子夏為莒父宰翻譯
莒父:莒,音jǔ。魯國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省莒縣境內(nèi)。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魯國做了官,有一天回來向孔子請教,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鬃訉λf:“做事不要圖快,不要只見眼前小利,如果只圖快,結(jié)果反到達不到目的;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
子夏為莒父宰評析
做事不能只圖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凡事都要講究循序漸進 。有了量變才會有質(zhì)變,萬不可焦躁,如果快速完成某件事,其效果未必會好,甚至大失所望,萬不可急于求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59267.html
相關閱讀: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霧中_詩歌鑒賞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石榴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