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元 教 學 設 計
單元第八單元總課時數(shù)2課時
教材
分析《課標》指出:能根據(jù)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
教材從學生觀察熟悉的物體引入教學,體會物體的各個面,和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面不同,學生理解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物體時最多可以看到三個面,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然后教學觀察由三個正方體或長方體拼搭成的物體,學生了解物體與三視圖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
情
分
析本單元是在學生二年級已學過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二年級學習時,以觀察簡單的實物為主,而本冊教材是以觀察較為抽象的立體圖形為主,并初步學會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物體的相對位置。
知識與
技能
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jù)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能正確運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經(jīng)歷觀察物體的過程,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發(fā)展初步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觀察物體的學習活動中,體驗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一樣的,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念,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授課時間: 2013年 月 日 - 2013年 月 日
課 時 教 學 設 計 首 頁
授課時間:2013 年 月 日
課 題觀察物體(1)課 型新 授第幾
課時第1課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三維)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 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shù)是不同的。
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以及良好的 交流、合作習慣。
教學
重點
與
難點
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 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shù)是不同的。
教學
方法
與
手段
自學法、演示法、操作法 討論法
實物投影
使
用
教
材
的
構
想增加讓學生描述的環(huán)節(jié),重點描述從什么位置去觀察,怎樣描述視圖的形狀和構成,并在提供的備選答案中指出物體的三視圖,為繼續(xù)觀察物體積累經(jīng)驗。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補 充
師生活動課堂變化及處理環(huán)節(jié)的效果
一、復習導入
長方體有幾個面,指一指,摸一摸。
二、自學導讀
1.說說正面、側面、上面”看的意思,并說說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各是什么?
2.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同桌一人說從哪個面看,一個說看到的形狀。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側面和上面呢?
三、集體交流
1.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
觀察長方體時,正對著我們的的面都叫做側面,頂上的一面叫上面,請小朋友們介紹一下你觀察到哪幾個面?
猜一猜,你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它的左側和右側知道從老師所站的這個地方觀察到了幾個面?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說說依據(jù)。
2、出示圖書柜圖,問:這兩幅圖分別時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幾個面?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四、教師點撥
觀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物體的面也會不同。老師的個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而學生個子矮,她只能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和側面,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
課 時 達 標 檢 測 設 計
項目檢測內容
當堂
達標
檢測五.達標測評
1想想做做1
指出洗衣機和冰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
2.想想做做
具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想想做做3
正方體、長方體模型,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檢測的目標點與用時預設反饋,矯正方法預設與達標效果補充
課 時 教 學 設 計 尾 頁
板 書 設 計
觀 察 物 體
作 業(yè) 設 計
1.想想做做4
正方體的形狀,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
2.想想做做5
動手把兩個小正方體照書上的樣子擺一擺。
課 時 教 學 設 計 首 頁
授課時間:2013 年 月 日
課 題觀察物體(2)課 型新 授第幾
課時第2課
課
時
教
學
目
標
(三維)
觀察由三個簡單的幾何體拼搭而成的物體,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一樣的。在教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與態(tài)度。
教學
重點
與
難點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初步學會看直觀圖,想搭的物體,判斷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
教學
方法
與
手段
自學法、演示法、操作法 討論法
實物投影
使
用
教
材
的
構
想三個相同的正方體有多種拼搭,各種拼搭的三視圖不是都相同的。重視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出現(xiàn)的兩種拼搭的主視圖不同,側視圖、俯視圖分別相同;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物體及它的三視圖間的聯(lián)系,使空間觀念更清晰、準確。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補 充
師生活動課堂變化及處理環(huán)節(jié)的效果
一、操作引入
1.你能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拼搭搭嗎?
2.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匯報,并將拼搭出的各種可能以圖片形式貼于黑板上。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⑴動手操作
要求每人按照這幅圖的樣子,先擺一擺,擺好后相互檢查擺法對不對。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擺錯的及時糾正,以達到每個學生都擺對。
⑵集體交流
從正面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紙片在桌上擺一擺,同桌互相說一說每張紙片表示的是哪個正方體的哪個面。再從側面和上面分別觀察這個物體,把看到的形狀用紙片擺一擺,同桌互相交流。
(3)討論交流
為什么從側面紙看到2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圖形?從上面看到了幾個小正方體?摸一摸物體上面的這2個小正方體,它們在同一個平面內么?你看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把高低不同的兩個正方體看成在同一平面上,或設想把高的正方體壓下去,壓得和低的正方形在同一平面上。)
(4)問:你能在書上連一連嗎?
2.教學“試一試”
⑴指指名讀題。問:題目要求我們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⑵談話:每人嘗試用3個正方體擺出符合要求的物體。擺好后從正面看一看,看到的圖形是不是題目中圖形的樣子?再同桌互相檢查。
課 時 教 學 流 程 補 充
師生活動課堂變化及處理環(huán)節(jié)的效果
⑶讓學生畫出從側面看到的圖形,再畫出從上面看到的圖形,畫好后展示部分學生畫出的圖形,集體評講。
指名口答。問:你從側面看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從上面看呢?
四、教師點撥
今天你們觀察的是什么樣的物體?運用了哪些方法?你有什么收獲?
課 時 達 標 檢 測 設 計
項目檢測內容
當堂
達標
檢測五.達標測評
1.想想做做1
按要求擺物體,并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
在書上連線。
2.想想做做2
把3個正方體橫著擺成一個長方體,這幅圖是從哪一面看到的?
3.想想做做3
如果想從上面看到的是,用 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擺。
從正面和側面分別看到了怎樣的形狀?把看到的圖形畫下來。
檢測的目標點與用時預設反饋,矯正方法預設與達標效果補充
板 書 設 計
觀 察 物 體
正面
側面
上面
作 業(yè) 設 計
1. 想想做做4
動手擺放物體
2.想想做做5
上面的物體各是由幾個正方體拼成的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iaoxue/9292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