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成年人腦平均重量1400克,有的人腦重量高于平均數(shù),有的人腦重量低于平均數(shù),但是這種輕重的差別,與記憶力的好壞并無必然的聯(lián)系。有人對世界名人的腦重量做過調查,結論是杰出人物的大腦未必重,普通人的大腦未必輕。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腦重量2014克,法國著名作家法郎士的腦重量只有1017 克,兩人的腦重量幾乎相差 1000 克,但卻都是聞名于世的大作家?茖W巨匠愛因斯坦的腦重量只有1179克,還沒有達到人的平均腦重量。近年來的心理學及教育實驗對潛能的存在也提出了客觀的證明。拉扎諾夫綜合了生理學、心理學、醫(yī)學、音樂等學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一種利用音樂和調整呼吸節(jié)奏開發(fā)大腦學習能力的方法,與常規(guī)教法相比能使學生學到比以往多幾倍的知識。這證明了學習的巨大潛力,只要人突破邏輯防線,可望有大的收效。另外,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致力于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調如果在早先與現(xiàn)在都提供適當?shù)膶W習條件,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認知心理學研究證明了情緒、情感與認知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認為情感對認知活動的作用只用“驅動”來描述是不夠的,情感可以調節(jié)認知的加工過程和人的行為,即情感對人的認識活動具有增強、組織、選擇式干擾、破壞等方面的作用。情緒對人的思維、記憶、想象、注意、感知有積極影響,否則就會造成認知的低效率。我國愉快教學理論研究證明:人的潛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tài)下,能夠得到有效的釋放,現(xiàn)代教學活動應是“樂教”與“樂學”的和諧共振。在良好的心境之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可看作是潛能存在的又一方面。行為主義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潛伏學習”的存在。他們強調學習強化后所獲得的經驗,如讓白鼠隨意在迷宮中行走,一般來說它學不到什么東西,然而隨后進行強化訓練,它行走的正確性提高得很快。
這種無意的經驗顯然有重要意義。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不少過目不忘的佳話:《晉書·符融傳》記載,符融“耳聞則誦,過目不忘。”《宋史·劉恕傳》記載,劉恕“書過目即成誦。”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在十歲時就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四種語言,在他的中學畢業(yè)證書上,關于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學業(yè)成績,評價是“非常好”,他幾乎能夠閱讀歐洲所有國家的文字,能整段地背誦歌德、但丁和莎士比亞等名家的作品。枯燥的數(shù)字是很難記的,但是國際上卻有背誦圓周率的世界記錄:1957年,一位英國人可以正確無誤地背誦到小數(shù)點后5050位;1958年,一位17歲的加拿大學生,能背誦到小數(shù)點后8750位;1980 年,日本索尼電器公司的一名職員,能背誦到小數(shù)點后兩萬位。有學者估計,一個人即使終生苦讀,努力記憶,也未必能夠利用記憶潛能的10%,其余的90%仍舊是未開墾的“處女地”。這樣,對于記憶力,同學們應當有理由充滿信心。要使人的潛能真正得到開掘,我們在了解了人的潛能存在的可能性基礎上,還得深入認識人的潛能的特殊性,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地發(fā)揮這些潛能。人的學習潛能主要有以下特點:一、相近性和差異性相近性指的是學習的可能性大致相同,它揭示了一個人無論是白癡,還是天才;是得不到教育的獸孩,還是得到教育的社會人,人的發(fā)展前景只能是人,而不可能是其他。正如夸美紐斯稱許的:人是一個“可教的動物”,言中了人的潛能受教性的存在,也旁證了人學習潛能的相近性。相近并不等于相同或相等,人的潛能還存在不同之處,這就是學習潛能的差異性。當代生物化學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脫氧核糖酸(DNA)是貯存一定遺傳信息或密碼的單位,它通過一定的過程控制著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決定了人千差萬別的性質。這一發(fā)現(xiàn)恰恰證實了人學習潛能的差異性,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人學習潛能的差異性主要是由環(huán)境和分工造成的,而不是由潛能差異性引起的。二、最佳性和成熟性人的學習潛能有其特有的規(guī)律,即在某一段時間內某種潛能處于優(yōu)勢,若得到及時有效的影響,可望得到較好的實現(xiàn),潛能的這一特性為潛能的最佳性,當代生理心理學家證實:神經原因連接最快的時期在5歲以前,3 歲時就可達到70%—80%。另外,方展畫同志在他的“假設及構想”中,從人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關系著手,認為15歲左右標志著人的潛能實現(xiàn)過程的基本終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213557.html
相關閱讀: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閱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