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熱愛生物的初中同學們,根據(jù)各位讀者的需要,為大家整合了詳細的大全,有興趣的同學改進過來看看。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觀察發(fā)酵現(xiàn)象的演示實驗的新方法。
實驗原理:葡萄糖發(fā)酵產生CO2,CO2氣體產生的壓力將推動紅色液柱移動直至排出。
實驗材料:125 mL廣口瓶、溫度計(2支)、自制多組U形管(如下圖)、小燒杯、水浴鍋、藥匙、玻璃棒、紅墨水。
方法步驟:
l)實驗前將器材準備好,橡膠塞打孔,廣口瓶置于40~45 ℃的水浴鍋中。
2 )U形管中注入5 cm高度的紅墨水(如圖中位置),溫度計與U形管插入到橡膠塞中,溫度計水銀球置于廣口瓶中部,廣口瓶中的U形管口距液面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反應發(fā)生時產生的物質阻塞管口)。
3)廣口瓶中加入適量水(保持廣口瓶及連帶裝置在水浴鍋中穩(wěn)定直立),加入一勺糖攪拌融化,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在廣口瓶中倒入適量酵母,快速攪拌后加蓋橡膠塞(注意密封)。
4)用彩筆記錄初始狀態(tài)下的紅色液柱位置。 U形管口另一端接一盛清水的小燒杯。
5)隨著發(fā)酵反應的進行,CO2氣體產生,U形管中紅色液柱緩緩移動,直至排出,燒杯中的水變紅。
6)若想檢驗產生的氣體為CO2,可在紅色液柱排凈后將產生的氣體通入事先制備好的澄清的石灰水中,也可以觀察是否能使燃著的火柴熄滅。
分析: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課堂演示實驗是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進行的實驗教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手段。課堂演示實驗應盡可能在一個單位的教學時間內完成,盡可能讓學生觀察到實驗的全過程,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教材上“觀察發(fā)酵現(xiàn)象的演示實驗”所需時間長,至少要l~2 d才能觀察到氣球鼓起。在學生課下進行自主實驗的基礎上,課堂上采取這種方法進行演示實驗可使學生在幾分鐘內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而且反應的時間還可通過控制酵母的量和溫度來調節(jié),更具有說服力,并且還能直接對產生的氣體進行檢驗,由于實驗需要控制溫度條件,學生對發(fā)酵以及酵母菌生活的適宜溫度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注:此反應必須在40~45 ℃的恒溫水浴鍋中進行,否則反應進行慢而且初始時會因溫度下降導致紅色液柱向廣口瓶中回流。裝置如下圖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91240.html
相關閱讀:總結經驗,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學會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