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之以菌治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二生物上冊之以菌治蟲】,細菌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于細菌域。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類,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

  以菌治蟲又稱微生物治蟲,主要是利用利用害蟲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蟲,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昆蟲的疾病是抑制害蟲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主要指微生物侵染的蟲病。以菌治蟲具有繁殖快,用量少,無殘留,無公害,可與少量化學農(nóng)藥混合使用可以增效等優(yōu)點。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立克次體、線蟲等。尤以前三類居多,后兩類極少,細菌的應用最廣。

  主要病原微生物介紹如下:

 。1)細菌:應用最多的殺蟲細菌是蘇云金桿菌、松毛蟲桿菌、青蟲菌等芽孢桿菌一類,可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玉米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松毛蟲等一些農(nóng)林害蟲,這類殺蟲細菌對鱗翅昆蟲有很強的毒殺作用。

 。2)真菌:能寄生在蟲體的真菌種類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綠僵菌較為普遍。

 。3)病毒:病毒對害蟲的寄生有專業(yè)性,一般一種病毒只寄生一種害蟲,對天敵無害。病毒侵入蟲體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口器,感染蟲態(tài)都是幼蟲;成蟲可帶病毒,但不致死。

  總結: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有自營及異營,其中異營的腐生細菌是生態(tài)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huán)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zhuǎn)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04276.html

相關閱讀:初中一年級生物上冊呼吸作用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