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宜昌一中公安一中 期中考試命題: 審題:考試時間:11月1日午1:00—17:30 試卷滿分:100分第IB.《詩經》內容上包含了風、雅、頌三個部分C.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社會風貌和特點D.有多種表現手法和特點2、一個先秦思想家“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他最有可能的應該是A.孔子  B.荀子  C.莊子  D.韓非子?A.宮廷秘史?B.唐朝詩歌?C.?D.4、“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猶為不善,是亦未嘗真知,若真知,決不為矣。”這段話體現出的思想是A.無為而治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5、顧炎武認為,“王學末流背離孔門為學宗旨,不習六藝,不綜當代之務,而專心于內,已非儒學之正宗!睆闹胁荒艿贸龅慕Y論是A.顧炎武批判“心學”的空談B顧炎武主張“經世致用”的學風C顧炎武批判“心學”對儒學的背棄D顧炎武主張廢除儒A.董仲舒B.C.朱熹D.李贄A.反映的內容與印刷術發(fā)展有關 B.反映了科舉考試中存在的問題C.商品經濟滲透到科舉考試中 D.肯定了書坊在普及知識上的貢獻A.認為西學中源B.認可西方科學,排斥西方宗教C.明確區(qū)分西方科學與西方宗教D.A.民主與科學B.耕者有其田C.君主立憲D.男女平等A.不合國情B.對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認識C.D.違背了近代化的歷史潮流A.缺乏具有現代性的思想資源B.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是當務之急C.多數國人守舊落后缺乏反省D.中國民眾民主與科學意識淡薄A.莎士比亞的人文思想 B.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C.達爾文的進化思想 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13、“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這義,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覀兊尿\和得救無需借助于機構來實現!边@段材料可能出自于A.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的申辯》 B.薄伽丘的《十日談》C.馬丁?路德的《論基督徒的自由》 D.伏爾泰的《哲學通信》14、伽利略對木星有若干衛(wèi)星、衛(wèi)星象月亮圍繞地球那樣繞著木星轉這一發(fā)現印象尤其深,他認為天體也許具有和地球一樣的實質,是一團團在空間轉動的物質。約翰?多恩表達了17世紀初新天文學擾亂人心的影響,他寫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調了!边@主要表明“新天文學”A.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事實為依據的近代科學B.引起了人們思想認識上的混亂C.動搖了人們對封建神學的迷信D.推動了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A.《尚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B.《左傳?昭公十八年》:天道遠,人道邇(近),非所及也C.《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D.《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猶聰耳明目之于聾瞽(盲人)也。B.“左”的觀念C.《青春之歌》的創(chuàng)作脫離當時時代主題D.楊沫在當時是“反動學術權威”19、20世紀80年代初,文壇一度出現“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熱流,它們反映的主題主要是( )A.抗日戰(zhàn)爭 B.國共內戰(zhàn) C.“文化大革命”D.改革開放20、有學者說,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作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說了許多老祖宗沒有說過的話。這些話包括: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②社會主義本質理論③社會主義革命理論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⑤人民民主專政理論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21、下面是新中國成立至2008年我國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統計表年份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949年1170000.029%1998年34000005%2002年1700000015%2008年2021000023.3%上表說明A.1949—1998年是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年平均增長率最快的時期 B.1998—2002年是我國高等教育入學年平均人數增長最快的時期 C.2002—2008年是我國高等教育入學年平均人數增長最快的時期D.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平均每年增長近0.5%22、文革結束后,國家為發(fā)展教育重新整頓了教學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下列按照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施 ②“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提出③重新恢復高考制度 ④“希望工程”推出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23、19世紀上半葉,法國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后,資產階級的地位逐步確立,人權思想深入人心,尊重個性、強調自我、注重個人情感成為新的時代風尚。進而產生的是強調主觀情感、追求個性表現的浪漫主義藝術。下列理解和說法正確的是A.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是德拉克洛瓦、米勒、塞尚 B.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品是《馬拉之死》、《日出?印象》C.偏重內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復雜矛盾的內心 D.偏重客觀、揭露和批判社會現實24、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馬爾克斯在頒獎儀式上,作了題為《拉丁美洲的孤獨》的長篇演說。他激烈地指出,“孤獨”就是拉丁美洲的代名詞!肮陋殹币呀洕B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為阻礙民族上進、國家發(fā)展的心理負擔。這就是拉丁美洲“神奇現實”的內在含義。由此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發(fā)掘“神奇現實”主要是為了強調A.對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描繪布恩迪亞家族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揭示當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獨感,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II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7分,第28題15分,共50分)26.(18分)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以“傳統文化與新文化”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1)同學們搜集近代不同社會思潮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列表格。亨廷頓認為。在探究過程中,同學們針對如何建設新文化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新文化“應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另—種觀點認為新文化“應以現代西方文明為基礎”。你認為應該如何建設新文化?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申漳《中國古代科技簡史》材料材料四 從中國古代科技特點文化背景角度中國經濟現代化曾經錯失三次歷史性機遇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領域而言,18世紀的歐洲堪稱法國之歐洲。當時的歐洲人……為法國啟蒙思想家那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時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語熱”風靡除了英國之外的幾乎整個歐洲。 ——呂一民《法國通史》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學家時說:“他的所有作品僅僅形成了一部書……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惶與恐怖。一部了不起的書,他題作‘喜劇’,其實就是題作‘歷史’也沒有什么! ——呂一民《法國通史》材料三 “物質的革命失敗了,政治的革命失敗了,F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薄罢嬲闹腥A民國必須建設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須放在新文學里面……所以未來中華民國的長成,很靠著文學革命的培養(yǎng)。” ——傅斯年《白話文學與心理改革》材料四 今日文學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無精神,徒有文而無質,徒有鏗鏘之韻,貌似之辭而已。今欲救此弊,宜從三事入手。第一,須言之有物;第二,須講求文法;第三,當用“文之文字”時不可避之。 ——胡適《逼上梁山》(1)結合材料一分析“法語熱”風靡歐洲大陸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學家是誰?請說明判斷依據(4分)(3)結合材料三、四說明傅斯年和胡適的共同主張,并分析原因(5分)。(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法兩國在思想啟蒙上的不同特點。(4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25×2=50)題號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CCDDDABBBBC題號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DDBCBBBCDB一、非選擇題(18+17+15=50)26、(18分)(1)(8分)維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傳資產階級政治學說(2分)儒家思想影響深遠;資產階級力量弱。2分)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或全盤否定)(2分)“尊孔復古”逆流;資產階級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進一步傳播(答2點即得2分)(2)(3分)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3)(3分)(舉一例,言之成理即可)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重新活躍已具有民主啟蒙的色彩;晚清康有為把儒家思想與西方政治制度相結合,宣揚維新。(4)(4分)發(fā)揚民族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chuàng)新,順應時代潮流。(答到2點即可)27、(17分)(1)(4分)(答到有效4點即得4分)獨立取得;世界前列;領域眾多,尤其是與農業(yè)生產相關的成就多;注重實用與經驗;不斷傳播并影響到世界各地。(2)(4分)原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1分)方法:以實驗為基礎、以數學為表達形式。(1分)影響:打破教會的思想禁錮;啟迪了以“理性和科學”為綱領的啟蒙運動。(2分)(3)(4分)中國古代科學研究注重對生產經驗和自然現象的簡單總結,缺乏深層次規(guī)律性探究;(2分)文化上是儒學(理學)主導思想界,重人倫,輕科學,重科舉,影響了科技發(fā)展的動力。(2分)(4)(5分)不矛盾。(1分)由于帝國主義的敵視、封鎖,“左”傾錯誤,“文革”動亂,我國錯失第三次產業(yè)革命技術轉移的機遇。(2分)但由于廣大科技工作者對左傾錯誤的抵制和卓絕努力,獨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2分)28、(15分)(1)(2分)(答到1點即可)法國啟蒙思想順應了歐洲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歐洲大陸國家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矛盾尖銳。(2)(4分)巴爾扎克 (1分)依據:①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857980.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綜合訓練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