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在浩瀚的學海中會千辛萬苦、舉步維艱!墩撜Z》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習應該是件開心的事,學起來不開心,說明你不會學習,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痛苦的學習,到頭來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以前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和老師的知識,現(xiàn)在能記住多少、又能靈活運用到多少呢?
豐富多彩的生活
狀元們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有能歌善舞的,有琴棋書畫俱佳的,有集學校干部、社團干部、班級干部于一身的,有對卡通、體育、電影、明星十分熱衷的……學習與興趣并非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相反,只顧一味學習的書呆子才是不會學習的。其實哪一件事不是在學習呢?大家可以查查宇宙全息論。“一粒沙中就蘊藏著整個宇宙的信息”。從每件小事中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書本中可以學習到知識,在電影、電視劇、游戲中也可以領悟到知識,而知識、道理是相通的。并不是“娛樂”中學到的知識無助于學習,相反,“娛樂”中接觸到的鮮活事物反而更容易讓人學習知識,更容易讓人感受、領悟這個浩瀚宇宙蘊藏的無窮道理!袄碚撌腔疑,生活之樹長青”。
生活要有規(guī)律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人類看似面向大自然前進了一小步,實際上卻倒退了三大步”;春觾砂兜膹S企每年向國家的利稅是200億元,而國家每年花在治淮污染上的錢是600億元。所以千萬不要跟自然做對。每天按時睡覺、按規(guī)律生活吧,你今天熬一天夜,以后就會花費三、四天的時間去調(diào)整。
狀元從來不熬夜。初中時,有不少同學被老師忽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要學習頭懸梁刺椎骨的精神”等等,結(jié)果買了兩大瓶咖啡,熬夜經(jīng)常熬到夜里12點多,弄得精神恍惚不已、身體疲憊不堪,上課困乏、頭暈腦脹,題做了很多很多,但最后考試的效果卻很差很差。狀元是重學習效率的。世間萬事都是質(zhì)量比數(shù)量重要。認真精心地參悟一道題比得過漫不經(jīng)心地解決十道題。
粗略地安排學習計劃
如果你了解一點量子力學,你就會知道構(gòu)成這個世界最本質(zhì)的東西----粒子的運行軌跡是沒有規(guī)則的,也就是說,粒子運動的下一個方向是沒有固定模式可循的。人腦就像粒子,你不能給它安排死板的學習計劃。你計劃好這一個小時學語文,下一個小時學數(shù)學,沒準一開始學語文就提不起精神,或者學完了一個小時語文還想接著學,所以學習計劃不宜安排的太過具體,只需要在腦中有個大概的計劃即可,一切要由你的心做主。
科學簡單的記憶法則
記憶無疑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狀元們嘗試過各式各樣的記憶方法,但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最簡單的那種方法----重復。網(wǎng)上可以去搜搜“遺忘曲線”。心理學發(fā)現(xiàn),人在記憶后最初的一段時間遺忘速度最快,而后遺忘越來越慢。也就是說,鞏固記憶(復習)要及時。經(jīng)研究,復習的最佳時間是在24小時之內(nèi),超過24小時再復習,就相當于又重學了一遍。白天學的內(nèi)容,晚上通常只需要花10分鐘就都能復習一遍,效率神速,記憶深刻。然后過兩三天再重新復習,過一周再復習,過一月再復習,過半年再復習……總之,經(jīng)過7次左右的重復,基本上這知識你永遠忘不了了。重復7次記憶同一內(nèi)容遠勝于同一內(nèi)容連續(xù)記憶7次。這一簡單的記憶法則,伴我學路至今。
一點一點地解決問題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用一個例子闡述這一重要問題。我外甥上初二,學習中下等。一次我去給他輔導功課,我給他出了一道題,一道愛因斯坦出的題。我跟他說這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出的,也是他惟一一次給社會大眾出的題,據(jù)說世界上98%的人做不出來。他一聽就有點害怕,我告訴他別害怕,先試著做做。他拿出紙筆開始做,可是看了半天也沒有頭緒。我說你先玩會吧,然后他就打開電腦玩起了游戲。半個小時后,我說別玩了,再去看看題。他放下電腦,重又拿起了紙筆。這次他看得更入神了,用筆在紙上劃來劃去,但是依然沒有得出答案。當我看他眼神有點游離的時候,我說你再玩會游戲吧。他就又投入游戲。之后我睡了一覺。等我醒來,發(fā)現(xiàn)一個小時過去了,他還在玩,我跟他說別玩了,去做題,他又去做題。這次他很快地全神貫注到題目中,紙上劃著、口中念著,片刻后,他說根據(jù)這兩個條件可以得出這個結(jié)論,然后又說根據(jù)這個和這個,可以得出這個。慢慢地,他推導出越來越多的結(jié)論,最后終于得出了最后結(jié)論----德國人養(yǎng)魚。我說你看看答案吧,他看了看,是正確答案。
從頭到尾,我都沒有給他任何提示,他解出這道題完全靠他自己,我只是告訴他了一個解題的基本思路,那就一點一點地解決問題。當你疲倦時,當你灰心時,當你毫無頭緒、心煩意亂時,不妨放一放,去放松一下或愉悅一下自己,等你狀態(tài)恢復好了再去啃骨頭。這就是解題的奧秘。世上沒有解不出的問題。容易題你可能一次就做會,中等題你可能要做兩三次做會,難題可能要做四五次才做會。還有一些題,目前的你無法做會,但是,當某些因素或條件改變時,無法解決也會變成可以解決。二戰(zhàn)后,當全世界記者的聚光燈照在二戰(zhàn)風云領袖丘吉爾身上等他發(fā)表成功演講時,他只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never never give up,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絕不放棄,絕不絕不放棄,絕不絕不絕不放棄”)。借用阿迪達斯公司一句廣告語“Impossible is nothing”(“沒有什么不可能”)。要相信??“There’s always a hope”(“永遠會有希望”)。
毛主席推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也是照著這個道理去做的。他的《論持久戰(zhàn)》奠定了對敵作戰(zhàn)的基本戰(zhàn)略,他不求速成,只求堅持,他相信,“三座大山”只要一鏟一鏟地挖,終有挖倒的那一天。“百折不斷方為利刃”,一時的激昂、雄起只是匹夫之勇,細水長流的做為才是強者之道。大四時有個室友備考北大,買了很多書,每天晚睡早起、頭錐刺股、廢寢忘食,結(jié)果不到半個月就放棄了,同意接受一個普通大學的保送名額上了研究生。物極必反,欲速不達。
《孫子兵法》云:“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勝可知而不可為也。”請注意“可勝在敵”這句話,孫子認為戰(zhàn)爭的勝利從根本上講,不取決于“己”,而取決于“敵”,所以“勝利”是“等待”出來的(“以待敵之可勝”)。在解題時,我們不應急于得出結(jié)果,相反,我們應該關注過程。管理學上有個規(guī)律??過程做對了,結(jié)果自然會出現(xiàn)。我們只要放棄急躁心理,一點一點地解決問題,持之以恒,直到成功。
依此法可以輕松解決“華容道”、魔方等智力難題。
不要輕易發(fā)問
什么是好學生?孔子千年前已給出了答案: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我高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師是一位姓甘的物理老師。他是特級教師,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晚自習。高中剛開學時我比較愛問問題,一次晚自習上,我碰到一道解不出來的物理題,我馬上拿著題從座位上走到講臺旁當班的甘老師跟前向他請教,他看了看題,并沒有告訴我如何做解,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先給我講講,你是怎么做的”。我拿著題站在甘老師桌旁,整理起自己對題的思路。根據(jù)這個條件,可以推出這個結(jié)論,那么這個結(jié)論又可以產(chǎn)生這個結(jié)果……當我想給別人講述一道題的時候,我的思路就變得更有條理。片刻后,我解出了這道題??我自己給自己找到了答案。就這樣,甘老師的“拒絕解答”教給了我一條最重要的學習方法??自己鉆研。這件小事改變了我的學習觀。從此,遇到問題我再不輕易發(fā)問,我首先會自己研究解決,只有自己實在想不出解決方法的時候,才把問題謹慎總結(jié),力圖最小限度的請教別人。我發(fā)現(xiàn),原來很多問題我是可以獨立解決的。這訓練了我思維的慎密和成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322591.html
相關閱讀:高考狀元學習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