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鬼簿序》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錄鬼簿序 [ 元 ] 鐘嗣成 賢愚壽夭,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shù)而言,圣賢未嘗不論也。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順受其正,又豈有巖墻、桎梏之厄哉?雖然, 錄鬼簿序
[
元]
鐘嗣成
賢愚壽夭,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shù)而言,圣賢未嘗不論也。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順受其正,又豈有巖墻、桎梏之厄哉?雖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此固未暇論也。其或稍知義理,口發(fā)善言,而于學問之道,甘于暴棄,臨終之后,漠然無聞,則又不若塊然之鬼為愈也。予嘗見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間耳。獨不知天地開辟,亙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則?圣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冊者日月炳煥山川流峙及乎千萬劫無窮已是則雖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緬懷古人,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藝,俱有可錄。歲月彌久,湮沒無聞,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復以前乎此者,敘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使冰寒于水,青勝于藍,則有幸矣。名之曰《錄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于圣門者,吾黨且?蛤蜊①,別與知味者道。
至順元,龍集庚午廿有二日,古汴鐘繼先自序。
【注】
?:吃。蛤蜊:蚌類,肉可食。據(jù)《南史·王融傳》記,王融自恃盛名,有相遇而不識融者,融憤而自詡太陽,光耀天下無人不知。其人聽后答之以“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
詘:通“屈”,收縮
B
.漠然無聞,則又不若塊然之鬼為愈也
愈:越,更加
C
.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
本末:事跡
D
.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
冀:希望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人而知夫生死之道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B
.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C
.余因暇日,緬懷古人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D
.吾黨且?蛤蜊
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
18
.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鐘嗣成將自己的著作命名為“錄鬼簿”,是希望通過介紹“塊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以有益后學,促進戲曲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B
.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辛辣犀利。既諷刺了醉生夢死之人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tài),又揭示了空口白話、學問淺薄之士名隨身滅、生而速朽的事實。
C
.作者借鬼寫人,熱情謳歌了那些地位卑微卻才能出眾的劇作家們,表達了自己的生死觀、審美觀和不以貧富貴賤、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
D
.序文結(jié)尾處巧用典故,用調(diào)侃的語氣說明自己的觀點可能會“
得罪圣門”
,但將淡然以對,表明了作者對自己重視戲曲文學的觀點的自信。
19
.用“/
”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圣 賢 之 君 臣 忠 孝 之 士 子 小 善 大 功 著 在 方 冊 者 日 月炳 煥 山 川 流 峙 及 乎 千 萬 劫 無 窮 已 是 則 雖 鬼 而 不 鬼 者 也。
20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7
分)
(1
)未之思也,特一間耳。(3
分)
(2
)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6
.B
(意為“較好,出色”)
17
.B
(指示代詞,這、那。A
連詞,表假設,假如/
連詞,表轉(zhuǎn)折,然而、卻。C
介詞,趁著/
介詞,通過。D
副詞,暫且/
連詞,況且。)
18
.A
(“塊然之鬼”錯。)
19
.圣賢之君臣/
忠孝之士子/
小善大功/
著在方冊者/
日月炳煥/
山川流峙/
及乎千萬劫無窮已/
是則雖鬼而不鬼者也(3
分。錯1
處扣0.5
分,扣完為止。如畫線少于3
處,不給分)
20
.(1
)(我)沒有考慮到這兩者之間,只是一線的差別。(3
分。賓語前置句式、“特”、“一間”各占1
分)
(2
)讓已死、未死的戲曲作家,成為不朽人物,能夠流傳后世,我又是多么榮幸啊。(4
分。“傳遠”、“何”、“幸”各占1
分,表達1
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世人賢明愚鈍、長壽短命以及生死禍福的緣由,本來是關(guān)聯(lián)著命運一起說的,圣賢之人也未嘗不如此說。陰陽二氣的消長交替,就是表現(xiàn)為人鬼的生死變化。假如人能了解生死的基本規(guī)律,順其自然地承受生死的正常法則,又怎么會陷入處于高墻之內(nèi)、身受鐐銬拘囚的困厄之境呢?盡管如此,人活在當世,只知已經(jīng)死去的人是鬼,而不知沒有死的某些人也是鬼呢。那些酒囊飯袋,醉生夢死,象泥石土快一樣無知無覺,那他們與死鬼又有什么差別?對這類人固然無空閑多加論議。至于另一類人,他們也多少知道些道理,嘴里總說些所謂的道理,但是,對于做學問的路數(shù),卻甘心自暴自棄,死了以后,默默無聞,這類人,那么并不比那無知無覺的胡涂鬼更好些!
我曾見過未死的活鬼挽吊已亡的死鬼,沒有想到他們之間僅有一點點差別。世人豈不知,開天辟地以來、自古及今,自有不死的鬼存在于天地之間。為什么這么說?
圣哲賢明的君臣、忠孝雙全的儒生,他們的小小善行、大大功德,只要名標史冊的,便象日月燦爛輝煌閃耀于天、河流奔騰大山聳峙于地那樣,達到千秋萬代無窮無盡地長存的地步,這就是雖作了鬼而不成其為鬼的人吧。
現(xiàn)在我憑借空暇的時日,追想懷念一些古人,他們門第卑微職位不高,但他們多才多藝,都有許多足可錄存的成就。只怕時間一久便湮沒無聞,于是,就傳寫他們的生平,以曲文加以挽吊。再把先于此前的戲劇家,也記敘他們的姓名,錄其作品,希望那些初學的人,多多留意他們的詞章,倘若得以如“冰寒于水”、“青勝于藍”那樣(后代超越前代)的話,那就十分榮幸了。拙著名為《錄鬼簿》。唉,我也是一個人間之鬼啊。能讓已死和未死之鬼,得以久遠地流傳下去,我又是何等的榮幸啊!
對于高尚之士和理性之學來說,我這樣做是一定會得罪于孔圣門下的人。(有什么辦法呢?人各有所好,)我們還是大吃蛤蜊肉,另與知道個中滋味的人相津津樂道吧。
至順元,歲在甲申庚午,七月二十二日,汴梁鐘嗣成自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66713.html

相關(guān)閱讀:《豆盧寧》閱讀答案及翻譯
《李膺字元禮》閱讀答案及翻譯
“晉文公重耳”閱讀答案附譯文
《溫造,字簡輿》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