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植物的蒸騰作用,氣孔蒸騰占著重要的地位,而氣孔在葉面上的數目及孔度的大小與氣孔蒸騰的強度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了解氣孔在葉面上的分布和面積,對于理解植物的蒸騰作用著重要的意義。
單位面積上氣孔的數目可用顯微鏡數得每一視野中的數目,而后用物鏡測微尺量得視野的直徑,求得視野面積,由此而計算單位葉面上氣孔的數目。氣孔面積的測量借助于顯微鏡描繪器,在毫米方格紙上繪圖后求得。
儀器
顯微鏡 物鏡測微尺
繪圖儀(或顯微鏡描繪器) 載玻片、蓋坡片
毫米方格紙
操作步驟
1.測定氣孔數目及密度
將新鮮葉子上(或下)表皮制片,置于顯微鏡下計算視野中氣孔的數目(用低倍鏡還是用高倍鏡,決定于表皮上氣孔的數目),移動制片,在表皮的不同部位進行5?6次計數,求其平均值。隨后用物鏡測微尺量得視野的直徑,則半徑r為已知,按公式S=r2(S為視野面積)計算視野面積,用視野中氣孔的平均數/視野面積,即可求出氣孔的密度,以“氣孔數/mm2”表示。
2.測量氣孔的面積要測量單位葉面上氣孔的總面積,只要測得一個氣孔的平均面積就可以了,因為據上法已求得氣孔的密度。
用圖釘將毫米方格紙固定在顯微鏡右邊的桌面上,調節(jié)描繪器上的反光鏡,使成45°傾斜,然后調節(jié)光線亮度,使氣孔與毫米方格紙的形象在顯微鏡視野中重合,用鉛筆在方格紙上繪若干個氣孔圖,這樣放大后的氣孔在面積等于20mm2,要求出氣孔的實際面積,還必須知道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此,取物鏡測尺置于顯微鏡下,如前法繪若干測微尺的刻度于方格線上,以確定放大后的測微尺每一刻度相當于若干mm,由于物鏡微尺每一小格刻度的實際長度為10μm是已知的,所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即可求得。例如測微尺的每一刻度等于毫米方格紙上的5mm,那么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即為500。
確定了長度的放大倍數后,還需要算出面積的放大倍數,由上面可知實際面積為100μm2,放大后則得25mm2。用比例法即可求得氣孔的實際面積。
100∶25=X∶30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32311.html
相關閱讀:為什么非轉基因谷物早餐里沒有了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