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如何抓住詩眼?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詩詞鑒賞,是我們應該在高中語文學習當中掌握的一種技能,而如果我們能在鑒賞古詩詞的時候抓住詩眼,那么下面的題目就容易理解了,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一篇《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如何抓住詩眼?》,幫助大家在詩詞鑒賞上更進一步。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如何抓住詩眼?

清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熙載說:“余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shù)句之眼,前前后后無不待眼光映照。”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xiàn)力、最能開拓題目意境的關鍵語句,是足以使全詩生輝、通體發(fā)亮的聚光的焦點。詩眼的錘煉和安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今詩家無不從這點出發(fā),通過自己的精心構(gòu)思,巧設詩眼,將自己的“立言之本意”(李漁)昭示給讀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高考試題]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題目]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王維的詩,不只是“詩中有畫 ”,而且往往“詩中有道 ”。特別是在他晚年,沉湎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詩中的“道 ”,即禪理、禪趣尤濃。這首詩描寫深山古寺環(huán)境景色:古木、云峰,渺無人跡的山徑,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聲,照在深蒼松林上的凄冷日色,還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蕭瑟暗淡、幽冷闃寂,給人以遠離世間塵囂之感。這既是詩人赴寺途中實見實聞的景物 ,也是他那消極出世的禪寂心境的寫照。詩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領讀者進入他所企求的無煩擾的寂靜禪境。

更多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技巧分享

第三聯(lián)中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xù)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把省弊窒碌脴O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huán)境影響,而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diào)。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 ;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此二字繪寫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又襯寫出了作者本身禪寂的心境。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把省、“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以上就是關于《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如何抓住詩眼?》的具體內(nèi)容,語文學習重在理解和積累,相信通過一段時間,我們的語文水平定能有所提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61131.html

相關閱讀:2017年高考語文全年復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