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自學質疑】
自學,尤其是在指導下的自學,在任何教育體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自學能力,是學生今后從事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指導自學無疑應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里所要求的自學,不是一般瀏覽教材,而是閱讀----鉆研----思考。教學時,通常要先給閱讀思考題(并非普遍的陳述教材內容的閱讀提綱,而是具有一定思考性、能加深理解教材內容的思考題),并在課堂上留出一定時間(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讓他們自學閱讀。教師通過巡視和觀察,了解他們提出的不同問題,予以個別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各類學生自學時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方法,即要能抓住教材的脈絡(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及基本思路)和要點(重要、難點),能大膽的質疑。
“疑則進”。能否質疑,不僅是檢驗學生動沒動腦,是否會動腦的重要標志,也是了解各類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的重要依據之一。善于質疑者必善于學習。學習通過閱讀----鉆研----思考到閱讀----質疑----理解的過程,是完成自學任務的基本過程。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他們就能逐步地由“不讀書”到“讀書”;由“不會讀書”到“會讀書”,并能逐步地學會從課本中發(fā)現(xiàn)物理教材敘述的特點和研究問題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維的技巧,不斷地提高自學的自覺性和獨立性,逐步地適應物理學習的要求。
【第二步:精講釋疑】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不懂的問題,引起了疑惑,產生了疑問。有的雖經老師巡視時的個別輔導已受到啟迪,但大多數學生仍有不少問題須通過老師點撥的精講而得到解決。這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
精講,與一般的講課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講,而是在學生通覽教材并經一般性思索的基礎上所進行的講解。因此,要用精煉而概括的語言把重點或難點講透。須知,對學生在自學中遇到而難以解決的問題,若不講透,可能會使自學落空;不管學生是否弄懂,講得過細,也不給他們以思考的余地,可能又重新回到滿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學流于形式。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善于在學生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儲備中把解決面臨疑難所需要的那些知識抽取出來,通過精講來啟發(fā)他們進行靈活的應用。
教師精講,一定要抓住學生難于接受的內容,抓住學生易于混淆的內容,抓住學生中帶共性的內容。一定要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注重介紹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識,用以填補思路中的“空白”,連接思路中的“斷點”。
教師講得精,學生聽得也就認真。其實講得過多,學生的大腦興奮點也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點,講得精,可以破除學生依賴教師講授,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習慣,也可以克服他們閱讀不思考、自學不質疑的毛病。有經驗的物理教師在課堂上都是惜話如金,從不多講、亂講,而用精講來提高時效的。
【第三步:討論排疑】
物理知識不僅是物理科學的結論,而且包括物理思維的過程。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給他們一個議論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機會。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經過教師引導、點撥后能解決的問題,也盡量交給他們去解決。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能促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潛心思考,提高使用參考書和工具書的積極性;也能逼使他們在教師精講過程中獨立分析,提高為取得討論發(fā)言權而積極尋找理論依據的自覺性。
討論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適量的表面矛盾,讓他們深思,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下“跳起來摘桃子”的心情,從而激發(fā)出深入求知的興趣。
通過議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消除學習的畏懼感,使那些具有相同見解的學生產生學習的快感,使那些具有不同見解的學生欲罷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著問題的線索去尋求解決的思路。這樣,討論的過程就變成了排疑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疑難經過爭議、討論之后,基本上能得到較為完善的答案。
為使討論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而獲得理想的結果,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啟發(fā),特別要及時鼓勵那些敢于發(fā)言和勇于爭論的學生,使討論不斷引向深入;另一方面,還要留心觀察,把握動向,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抓住時機,予以適當的點撥。
【第四步:練習解疑】
練習的過程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解答新疑難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解題練習并從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對抽象出來的概念與規(guī)律進行反思,使前后知識相互掛鉤銜接,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和知識和遷移。
解題就是練習,就是解疑。為此,課堂教學時,物理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要引導他們明確解題思路,即要求能正確理解題意,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靈活地選擇有關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推導,達到問題的解決;還要指導學生善于以物論理,能簡要地運用語言文字。對于格式、步驟、單位選用、取值方法等都應規(guī)范化,以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指導解題練習,要求教師精選好具有科學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題和習題;充分發(fā)揮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或多題一解的功能,促使學生形成思維的熱點,發(fā)展動態(tài)思維,達到解會一道題、弄懂一類題的目的。對學生的解題,教師也要及時而有針對性地講評,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學生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難度適當的習題,就能消除死套題型的定勢影響。逐步培養(yǎng)出尋求變異、不依常規(guī)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一切知識既是探索的結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點。小結,是對舊知識歸納性的練習,也是對新知識研究性的探索。因此,還有必要加強“題后小結”和“編題活動”,指導他們進行單元小結、章節(jié)小結或體會最深刻的某一內容的小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熟練地運用物理知識,還有利于他們進一步排除疑難,有利于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和聯(lián)系,提高綜合、歸納和探索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63066.html
相關閱讀:什么情況下是失重,什么情況下是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