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為我送芬芳
[保加利亞]伐佐夫
從鄰家的花園里,
丁香為我送來了芬芳。
我的思念回到那遙遠的過去,
我的心感到痛苦和憂傷:
我回到了那繁花似錦的青年時代,
心中感到陣陣激動,甜如飴糖。
丁香為我送來了芬芳。
我憶起那已經(jīng)逝去的一切
和那已經(jīng)沒有蹤影的既往:
我們倆曾并肩款款漫步
(此情此景多么令我神往!)
在五月的夜晚,在年輕的花園,
映著那天燈的光亮。
丁香為我送來了芬芳。
多少熱情而溫存的話語,
(啊,我的心感到多么甜蜜歡暢!)
交換在那白色的繡球花旁,
輕風(fēng)徐徐給我們送上
那丁香的馥郁——
一道道愛情的氣浪。
丁香為我送來了芬芳。
我們倆在那沉睡的花園里,
曾經(jīng)長久地信步游蕩。
那時我的心靈里彌漫著
幸福生活的芳香,
月光在大地上給我們
繪下了倩影一雙。
丁香為我送來了芬芳。
(楊燕杰譯)
【賞析】
伐佐夫的名字對于中國來說并不陌生:魯迅先生曾譯過伐佐夫的短篇《戰(zhàn)爭中的威爾珂》、《村婦》,詳細地介紹過他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伐佐夫的詩篇的風(fēng)格主要是有著陽剛之美的“風(fēng)云氣”,這當(dāng)然與其詩歌的取材關(guān)系密切,但詩人的內(nèi)心與詩作的題材、風(fēng)格并不單調(diào),而是豐富的:他在晚年的一首詩篇中向我們精彩地展示了他的另一面——陰柔之美的“兒女情”,這即是那首有名的《丁香為我送芬芳》。
其實,情詩在伐佐夫全部詩作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大多很精彩一一譬如《大石堆》。他懷念青年時代的《秋》也十分耐讀。這首詩以秋葉零、西下之夕陽譬喻流走的似水年華,對青年時代顯得無比的留戀,對時光一去不復(fù)返顯得無限地傷感,情調(diào)低沉。而《丁香為我送芬芳》則結(jié)合了上述對愛情以及對青年時代的追尋與懷念,那種無言的悲傷卻悄然隱退。
詩作共分四節(jié)。第一節(jié)袒露了詩人隱秘而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鄰家花園里丁香的芬芳把他帶到了遙遠的過去,那是讓他感到痛苦與憂傷的年代;蛟S,我們可以猜測,是國家的不幸與人民的苦難讓他每當(dāng)憶起過去就會心有苦痛與悲傷,這肯定是一直彌漫詩人心頭的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即便書寫愛情,伐佐夫一下筆卻又不自覺地帶出了那個沉重的年代的情緒。與那個年代緊緊相連的是詩人的青年時代,詩人深情地形容為“繁花似錦”,所以它又是令人無限追懷的。拋開時代的苦難,就個人而言它是甘甜的,所以在詩人晚年憶起自己的青年時代內(nèi)心就激動不已。在回憶中,甜蜜與苦痛,喜悅與憂傷,交織在一起,難以截然分開;換句話說,詩人的感情是雜糅的。
丁香的芬芳是連接現(xiàn)在與過往的媒介,在包圍詩人的芬芳中,他憶起了早已逝去的一切與無蹤無影的既往。這一切、這既往當(dāng)然指的是詩人過往的愛情。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經(jīng)典的愛情畫面——五月的夜晚,年輕的花園,柔和的燈光,他與情侶并肩信步于園中。值得記取的是“年輕”一詞,雖然詩人用它來形容花園,其實在詩人眼中不單他與情人相會的這個地點(花園)年輕,他們相會的時間也年輕(五月),如此,年輕的人在年輕的時間相會于年輕的地點,這愛意濃濃的一幕又怎能不讓人多年之后長歌追懷呢?
如果說第二節(jié)側(cè)重于整體的追憶與靜態(tài)的大場面的描繪,那么相比之下第三節(jié)則顯得更為具體,也側(cè)重于動態(tài)的畫面。他們在白色的繡球花旁竊竊私語,只有拂面的輕風(fēng)陪伴著他們,多么熱情而溫存!沉浸在甜蜜中的詩人甚至把丁香花的芬芳看作愛情的氣浪,就是說,在詩人眼中愛情的氛圍簡直無處不在,它們都如同丁香的芬芳那樣令人陶醉。不無夸張的描寫中恰如其分地顯露出詩人的內(nèi)心的移情—&mdash,勵志詩歌;以一雙飽含甜蜜愛情的眼睛來看外在的世界,世界當(dāng)然無比可愛。
愛情的甜蜜讓戀人們忘記了時間的悄然流淌,相聚的花園在夜晚也靜靜沉睡,這是一個兩人世界:只有丁香花的芬芳,只有他們的甜言蜜語,只有他們的信步游蕩;蛟S,連月中的嫦娥也有點嫉妒這芳香的幸福生活了,她偷偷地從云層中探出頭來,在大地上印下一雙倩影。
在戴望舒筆下,丁香不單與愛情相連,而且是與憂傷的愛情相連。在這一點上,伐佐夫用“丁香”來連貫全詩,表達自己那對過往的年輕時代的憂傷與曾經(jīng)的甜蜜愛情,與詩人戴望舒的情趣有一定的相合之處。
全詩以丁香的芬芳開始,每一詩節(jié)都與丁香密切相連,愛情的追憶與丁香的芳香水乳交融,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fù),余音裊裊,帶給人一種甜蜜的憂傷。(王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4547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