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和青蛙怎么說?烏龜是怎么樣做的?(蝸牛說:“山路陡”,青蛙說:“山路滑”,可烏龜誰的話都不聽)烏龜不聽朋友的話,爬到半山腰時,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一滑滑到山谷底,摔得頭昏眼又花)烏龜摔到山谷底,有沒有朋友來救他?為什么?(沒有人來救他。因為烏龜還是不說話)如果烏龜沒有這個怪脾氣會怎么樣?
評價分析:
1、了解幼兒內(nèi)在發(fā)展的需要,提供適合幼兒的材料,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幼兒展現(xiàn)自我提供寬松自由的空間,給予幼兒自我發(fā)展的機會,讓幼兒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滿足,促進幼兒最大程度地發(fā)展。
2、教師提問的開放性、適當性對幼兒的自我學習是一種有利的保證。在活動中教師能以恰當?shù)脑O(shè)置提問,讓幼兒自由的討論,用自己的理解來解釋問題。這樣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積極主動,從而有利于引發(fā)幼兒自主性學習。
3、整個語言教學活動,課堂氣氛很好,幼兒學習詩歌的熱情很高、興趣很濃。大部分幼兒都能大膽地說、大膽地創(chuàng)編。如紅色的世界、藍色的世界、黃色的世界……有幾位新生幼兒也能大膽地參與教學活動,回答問題響亮、清楚。但也有個別幼兒不能自始自終集中注意力參與教學,對于這些幼兒要多加引導,加強個別指導。
所思所悟:
通過教學,我自己最大的體會是:一、幼兒在活動中要有體驗。二、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積極參與與引導。當然,學習與游戲的全面整合,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也是很重要的。正如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語言教學也是如此,通過讓幼兒玩一玩、看一看、編一編來提高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為了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在課后我又把各色玻璃紙放到活動區(qū)中,鼓勵幼兒去看、去編詩歌,這樣不但保持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我想我們每位教師都應(yīng)加快學習理論與實踐反思的腳步,促使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中班語言活動《抱抱》說課稿
不怕冷的大衣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31869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