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一歲前的小朋友對撕紙愛不釋手,只要是胖胖的小手能抓住的東西,都一定逃不出被撕扯毀滅的“厄運”。“撕”對于那個年齡段的幼兒,是他們通過小手探尋世界活動的最佳方法即手段。而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則有更多的途徑去探尋感受未知的世界。所以,“撕”是幼兒天性所在,是小朋友主要的游戲方法。
然而撕紙活動經(jīng)常會被我們忽視,認為是在瞎玩。其實不然,通過撕紙活動我們可以讓幼兒學會各種撕紙技能技巧,可以訓練幼兒手、眼、腦協(xié)調(diào)并用的能力。下面,我就從幼兒的作品中看看幼兒的撕紙方法。
作品展示:
第一組:撕長條
作品一:樹枝羽毛以細長條呈現(xiàn),比較精細。
作品二: 樹枝羽毛以塊狀呈現(xiàn)
分析:
從幼兒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作品一中樹枝和羽毛粗細均勻,以細細長長的方式呈現(xiàn),比較精細。作品二中樹枝羽毛粗細不等,甚至以塊狀的形式呈現(xiàn)。同樣是撕長條卻出現(xiàn)了兩種結(jié)果,那么必然是兩者間撕紙方法有差異。而在幼兒撕紙過程中教師也進行了有意識地關注,發(fā)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撕紙方法。
作品一的幼兒撕紙時左右手的食指拇指緊靠在一起,撕一點,位置下移一點,整個過程中都用了正確的撕紙方法。
<<<123>>>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366764.html
相關閱讀:美術活動《媽媽的笑臉》
雞蛋寶寶(小班繪本美術)
小班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設計:長長的頭發(fā)
你想到了什么:小河邊
小班美術《小螞蟻》教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