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數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采花中學/張克群
  摘自:《五峰教研培訓中心》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盁o定法”是說數學教學沒有永恒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即使人們公認的某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法,教師在實踐中也必須因校因人(指教師)、因時、因學生、因教材而異,這就是所謂“無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常采用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法。不過并不是說在每一節(jié)數學課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到。一節(jié)課抓住幾個環(huán)節(jié)也就夠了。所有環(huán)節(jié)中每一環(huán)節(jié)所占時間,哪一環(huán)節(jié)需強化或減弱,則須因內容、因學生而定,不可強求一律。

  數學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是預、題、讀、聽、思、問、記、議、練、結。

  1.預。

  即預習。在有些同學中,有忽視預習的現(xiàn)象。他們說,光復習已學過的東西時間就不夠,哪來的時間預習。其實,如果課前預習好,準備充分,增加了不聽課的效率,課后復習時間大大減少了。預習有什么作用?其一,課前準備充分,為課堂專心聽講奠定基礎。其二,熟悉將要學習的內容,找出新內容的重點、難點、趣點,及不理解的內容。明確了這些之后,聽課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點”,對聽課的興趣也就更濃厚了。明確了重點難點,可避免“45分鐘”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過早產生疲勞。課堂上,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學習效勞就高。其三,預習可以在新舊知識間架立橋梁。因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越緊,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常說的“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

  2.題。

  題有兩層意思,即解題,有些題目需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細解。題另一層含義是教師課前向學生出幾個自學題或思考題,目的是為學生學習新課指路。

  3.讀。

  數學教學中常常是重講輕讀,重練輕讀。其實“讀”也是數學教學中特別重要的一環(huán)節(jié),一個題目讀通了,讀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會做了。常有學生在做題時,漏掉關鍵字而做錯了,如就有板有眼30%的同學拿著這樣一道題來問我:“-1×2×(-3)×4×(-5)×6×(-7)×......×(-2003)=?”我咋一看,這題目確實太難了,特別又是七年級的習題,我糊涂了。細一看題目,只需判斷這題的符號,學生和我都把題目的前半句甩了,沒讀。

  4.聽。

  現(xiàn)代數學課堂重練,重討論,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講,即要求精講。精講不等于不講,既有講便有聽。當然有時學生不愛聽,教師也得進行一點反省。如由于教師備課不充分,講得缺乏條理性、藝術性,一類問題重復?嗦,激不起學生聽課的興趣。

  怎樣聽課呢?一是會神專心(即不分心、不打花雜,專心致志的聽課)。二是連綿思活,即保證思路的連綿而不間斷。思路,包括教材內容的思路和教師講課的思路。三是抓住關鍵,即講課時要抓住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趣點,讓學生聽得輕松,學得愉快。

  我對學生聽講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聽懂,增強理解力;二是聽全,增強記憶力;三是聽話,增強想象力。

  5.思。

  思即思考。即聽課要動腦,即深思。為什么要深思?一,深思才能解惑,故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迷惑)”。二,深思才能加深記憶。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對問題思考得越深,記憶就越牢固”。三,深思才能更好的領會所學的內容。

  會“思”的學生往往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加深理解和記憶,聯(lián)系實際應用所學到的新知識,解決過去思考過卻沒有解決的問題。

  6.問。

  學數學要善疑好問,因為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教師一方面來說,在數學課中精心設問是很重要的。怎樣設問,主要做到以下三點:其一,擎心設問,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課內容。其二,精心設問,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其三,精心設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知識和已學過的舊知識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末頁共2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02830.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學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