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遼寧高考考試說明解讀及備考建議: 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部苑子軒

  2018年高考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guī)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jù)。針對《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我們邀請市教師進修學院高中部各學科教研員從解讀和備考建議兩方面,有針對性地對考生下一階段復習作權威性指導。本報將各學科的要點部分進行編輯整理,供廣大考生和教師參考。

  一、

  考試大綱

  三點變化

  二、關注高考試題,探尋命題依歸,找準備考角度

  歷經三年的認真探索,高考改革于2019年進入全面推進階段。2019年的高考語文試卷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全國卷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分省自主命制6套。2019年高考語文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作為指導思想,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認真落實《實施意見》對考試內容改革的要求,牢牢把握“四個突出”:將立德樹人貫穿于命題工作全過程,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突出高考的核心價值觀建設使命;強化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選拔功能和教學引導作用;著力提高命題質量,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學性要求。

  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引導考生在完成高考任務的過程中,真切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溫潤心靈,滋養(yǎng)人生,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也延續(xù)了近年來業(yè)已形成的優(yōu)良風格,展示出新的亮點。

  1.科學實施命題設計,精準落實立德樹人

  深化“四個正確認識”。即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2019年全國卷3道寫作試題均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新穎而靈動的形式,直觀反映時代主題,正面?zhèn)鬟f價值觀念,把“四個正確認識”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著力點和落腳點,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如全國Ⅰ卷作文,試題意在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讓考生在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條件下,面對中國和世界的互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既樹立遠大抱負,又腳踏實地,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人生。

  注重價值引領的方式方法。試題是高考選拔和育人的直接載體,需要通過試題推動考生領會、接受試題背后的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2019年高考語文的閱讀命題力求生動可讀,既深度關注現(xiàn)實,及時回應考生在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的困惑,又培養(yǎng)正面的情感態(tài)度,滿足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如全國Ⅱ卷實用類文本涉及的“垃圾污染”問題有助于樹立“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并引導考生直面發(fā)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幫助青年人把握歷史坐標。2019年高考語文積極主動地呼應國家總體戰(zhàn)略和宏偉藍圖,傾心傾力地凸顯戰(zhàn)略決策,反映熱點話題,堅持服務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高考前夕,喜逢“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高考語文試題正面而策略、直接而巧妙地突出了這一國家戰(zhàn)略!耙粠б宦贰弊鳛椤爸袊P鍵詞”之一,引人注目地出現(xiàn)在全國Ⅰ卷作文中。同時,2019年高考語文試卷充分取材于文學作品、學術論文、媒體文章等文本,并通過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引導考生在展示語文學習成果的同時,從世界看中國,從歷史看當下,正確把握國家的歷史坐標、個人的時代坐標,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整個社會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上接B1版)

  2.聚焦中華優(yōu)秀文化,全面彰顯文化自信

  萃取思想精華,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獨特魅力。高考語文試題廣收博取,精心選萃,匠心獨具,主要表現(xiàn)出兩個特點。一是材料選取著重于展示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品德情操。名篇默寫中,莊子《逍遙游》、荀子《勸學》、曹操《觀滄海》等呈現(xiàn)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學、樂觀進取、推己及人、潔身自好、責任擔當?shù)葍?yōu)良品質。文言文閱讀中,全國三套試卷傳記的主人無不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楷模,在當下也是立德樹人的榜樣。二是在材料主題規(guī)劃方面著力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照進現(xiàn)實。如全國Ⅱ卷論述類文本閱讀“青花瓷興起”,再如全國三套試卷中的語言運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帶領考生感悟試題,有意識選取“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書法、中國的世界遺產名錄、“中國詩詞大會”等與傳統(tǒng)文化密切相關的內容,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

  領會思想內涵,突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2019年高考語文對此格外關注,如全國Ⅱ卷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涉及個人“小我”、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作文命題將六句并列齊觀,本身就暗含了一部中華人文簡史,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與歷久彌新。試題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之心也呼之欲出。試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是引導考生通過對這些名句內涵的理解與發(fā)掘,自主進行組合并生發(fā)出各種新的含意,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個人、社會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tǒng),又超越傳統(tǒng)。因此,考生不僅可以對這些名句的相關內涵或生發(fā)出來的新意進行審視,還能夠對個人、國家、社會或三者之間的關系深入思考,探討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探究堅持自我與社會擔當?shù)年P系,表現(xiàn)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國情懷。事實上,命題指令中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兩三名句,但其背后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僅記誦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拿來為我所用,在親身的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體悟轉化發(fā)展傳統(tǒng)的可能性。對于考生來說,合理引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增強說服力;怎樣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做到與全文渾然一體,這對考生的母語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寫作命題中的“引用”指令,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要求,卻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其導向及示范效應非常顯著,勢必帶來積極影響,引起我們備考環(huán)節(jié)的充分重視。

  3.展現(xiàn)高考改革成果,服務選才引導教學

  落實考綱改革要求,實現(xiàn)“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全覆蓋。2019年高考語文將文學類與實用類文本均設為閱讀必做題,看似不再給考生選做空間,實則對不同思維方式、素養(yǎng)構成有別的考生形成了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篩選、邏輯分析、審美鑒賞及語言運用等能力的全面覆蓋,將有利于語文知識、能力與素養(yǎng)更為綜合的考生脫穎而出。

  調整后的現(xiàn)代文閱讀試題文體愈加豐富,內容更接地氣,形式越發(fā)多樣。全國卷實用類文本閱讀,Ⅰ卷中展現(xiàn)中國影像發(fā)展歷程的“央視紀錄頻道”,Ⅱ卷中引導考生關注環(huán)保的“垃圾分類調查”,Ⅲ卷中體現(xiàn)文化軟實力的“博物館發(fā)展報告”,都做到了文字與圖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實現(xiàn)對檢索、理解、分析、評價等能力的重點考查。全國卷文學類文本閱讀,Ⅰ卷中反映軍民團結、民族和諧的小說《天囂》,Ⅱ卷中省察自我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散文《窗子以外》,Ⅲ卷中呈現(xiàn)平凡溫馨生活的散文《我們的裁縫店》,試題均涉及對思想情感、人物形象、敘事藝術、語言風格等文學閱讀核心要素的考查,在全面檢閱考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基礎上,突出審美鑒賞能力的考查。論述類文本閱讀,作為全國卷的第一道試題,在確保形式穩(wěn)定的前提下,在命題思路和技術上狠下苦功、多用巧力,一方面承繼過往,重點考查對文章基本觀點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力圖作出新的探索,強化對論述方法、論證形式和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總體來說,把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本均設為必考內容,看似只是一個局部調整,其實是“四兩撥千斤”,盤活了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全局,既擴展了調整客觀題與主觀題的比例空間,也利于命題在考查方式上更為靈活多變,從而提升試題的實用性、針對性、科學性與區(qū)分度。更重要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將會迅速扭轉語文教學一線因應試而產生的偏差,促使語文基礎教育加強對學生實用文本閱讀能力與文學藝術素養(yǎng)的全面重視。

  語言運用與思維能力并舉,促進語文學科建設。2019年高考語文返璞歸真,加強了語言運用方面的考查。在題型設計上又增加了表達得體和邏輯推斷等內容的測試。這樣的調整,旨在引導考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準確、連貫、得體的語言表達習慣,同時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思維邏輯的嚴密性結合起來;而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也更顯著地體現(xiàn)在2019年高考作文的要求中。如全國Ⅱ卷作文題的寫作指令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這就對考生結合具體語境加強語言運用的創(chuàng)新性和綜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樣的測試,基礎性、綜合性更為突出,區(qū)分度更為明顯。同時,將會引領一線語文教學,促進語文學科建設。如對語言表達中邏輯推斷的考查,向我們釋放了清晰的信號:日常教學應該凸顯語言學習及運用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綜合性,在語文學習中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將課內“學得”與課外“習得”有機結合,學用并舉。

  綜上,在2018年備考過程中,建議學校指導考生要著力強化知識立意,注重積累;文化立意,關注傳統(tǒng);能力立意,強化思維;教學立意,回歸課本;熱點立意,關心當下五大方面的備考意識,以應對日新月異的高考改革步伐與大視野高格局的時代要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1112762.html

相關閱讀:2018年高考語文熱點題型提分秘籍:鑒賞小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