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新文化運動的出現(xiàn)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也是近代中國經(jīng)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1)辛亥革命的影響: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
(2)啟蒙思想的作用: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日盛,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被介紹到中國,啟迪了中國人民的民智;
(3)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中國資本主義在一戰(zhàn)期間進一步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fā)展資本主義;
(4)復古尊孔的逆流:竊取大總統(tǒng)職位的袁世凱夢想恢復帝制,他廢除臨時約法,實行獨裁統(tǒng)治,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
2、興起的標志:
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
3、主要陣地:
《新青年》、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4、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5、旗幟: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
賽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為科學,即“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實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意為民主。就是每個人“各有自主之權”,“脫離奴隸之羈絆,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chǎn)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但這一口號仍屬于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6、主要內(nèi)容:
新文化運動分前后兩個階段。前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四提倡四反對”,即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提倡科學,反對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后期李大釗極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與科學并重。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舊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其核心內(nèi)容是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由于舊道德是歷代統(tǒng)治者用來束縛人們思想的枷鎖,因此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文學革命)
主要代表人物有:胡適、陳獨秀、魯迅
①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不主義”,提倡文學革命。胡適主張使用“白話”做為文學語言改革的基礎,對于白話,他的看法是:一、白話的“白”是戲臺上“說白”的白,是俗語“土白”的白,故白話即是俗話。二、白話的“白”是“清白”的白,是“明白”的白,白話但須要“明白如話”,不妨夾幾個文言的字眼。三、白話的“白”是“黑白”的白,白話便是干干凈凈沒有堆砌涂飾的話,也不妨夾入幾個明白易曉的文言字眼。
②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掀起文化革命改革大旗。 1917年2月發(fā)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堅定的文學革命的立場,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新文學的征戰(zhàn)目標。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從內(nèi)容到形式對封建舊文學持批判否定態(tài)度,主張以革新文學作為革新政治、改造社會之途。
③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把反封建內(nèi)容與白話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新文學的典范。
7、性質: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
8、評價:
積極影響:
(1)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新文化運動前,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傳各自的政治觀點時,都沒有徹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批判,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中國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新思潮的傳播開辟了道路,也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3)為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作了思想準備。新文化運動啟發(fā)了民眾的民主主義覺悟,對五四愛國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能夠使語言和文字更緊密地統(tǒng)一起來,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從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與繁榮。
(5)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fā)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
局限性:
①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
②對東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片面化、絕對化。



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新文化運動反映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已從器物、制度層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層次;
2、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民主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為新思想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3、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民族覺悟和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
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上給專制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新文化運動前期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相互關系: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學”,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新文化運動還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舊道德具有為封建政治服務的本質,正如陳獨秀一針見血所指:“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君,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廢其一�!笨梢姺磳εf道德在本質上是撤除封建專制勢力的精神保護傘。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因為只有新文學才能更自由地表達新思想。
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用民主與科學同封建主義進行斗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提倡新道德是為民主與科學服務的,由于封建專制是建立在儒學舊道德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反對封建禮教,反對舊道德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就是摧毀專制制度的根基,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讓新道德成為廣大民眾自覺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新文學和白話文,是傳播民主與科學、反對舊道德的載體。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的主體,而新文學和新道德則是達成反封建目標的必要保障。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新青年》的誕生


《新青年》的誕生:

1、背景:
①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后,列強支持袁世凱稱帝,加緊侵略中國,中國先進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尋找新的出路;
②經(jīng)濟方面,中國資本主義在一戰(zhàn)期間進一步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fā)展資本主義;
③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留學風氣日盛,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被介紹到中國,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凱的尊孔復古的逆流為民主知識分子所不容。
因此,新文化運動的出現(xiàn)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也是近代中國經(jīng)歷長期的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
2、興起:
①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發(fā)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實行“兼容并包、百家爭鳴”的方針。
②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③主要陣地:《新青年》和北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82133.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克里米亞戰(zhàn)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