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構建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教學環(huán)境
當前,從學校到社會的普遍反應是:高等數學難學,在實際中用不上,內容很容易遺忘。時至今日,相當多的課堂仍沿用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以學科的理論體系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不提醒學生動腦、不提示學生分析解決當前的“未知”,而是一味的“灌”與“填”。這樣的教學模式加劇了學習的難度,囚禁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yǎng)成依賴老師、依賴書本的習慣。唯老師為大、唯書本為準,哪里談得上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精神。
要解決這個“怎么教”的問題,必須給學生營造參與問題解決的氛圍與環(huán)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在師生一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增強能力。天津科技大學在教學實踐中,推動100多人的大班教學從“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變?yōu)椤敖處熓菍а、學生是演員、師生一起演”,實施以問題作驅動、師生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師充分發(fā)揮導演的作用,適時拋出討論題,組織、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天津科大同時進行教學手段的改革,形成“教師板書推導、學生自己作例題、多媒體課件相輔助”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參與探索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推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向學生揭示具體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
必須看到,在很多高校,數學教學的內容重視的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理論的推導、學科自身體系的完整,較少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較少介紹理論產生的背景以及在實踐中如何應用,更不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八枷搿笔蔷V,綱舉目張。只有掌握了知識中蘊含的思想,才能理解知識的本質,真正地把握知識、駕馭知識,從復雜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理論的模型,從而解決問題。否則,僅僅記住一些公式與結論,最多只是一知半解,所謂的應用也只是模仿。
要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必須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揭示、介紹數學所蘊含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著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yǎng)。比如,在“微積分”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講到,積分學包括定積分、二重積分、三重積分、兩種曲線積分與兩種曲面積分,而且指出它們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利用“以直代曲、以勻代變、以線性函數代替非線性函數”的原理來解決非均勻變化問題。此外,我們注重向學生介紹“用‘已知’認識、研究、解決‘未知’”的思想,幫助他們掌握數學基本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不僅注意講述必要的理論證明,而且注意介紹理論產生的背景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建立模型的意識與能力。
在教材使用上,注重吸收和體現新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成果
教材是承載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不可否認,在當前使用的一些教材中,教學改革的成果有許多反映不出來,無法施用于教學,應用題幾乎完全是編者杜撰的題目,與實際脫節(jié)。根據這樣的教材寫出的教案必然是灌輸式教案,拿著灌輸式教案實施的當然是灌輸式教學。
要解決“靠什么教”的問題,必須推進教材改革,在編寫中用最新的教育思想作指導,吸收最新的改革成果,形成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的好教材。在實踐中,我們根據自身推動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體會,編寫出新的教材,引進了啟發(fā)式、討論式的課本內容,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我們努力使教材自始至終體現歸納、聯想、類比的思想方法,由實際問題、幾何直觀出發(fā)。我們感到,一本體現最新教育思想的教材,為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革新提供了支撐,推動了教學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23647.html
相關閱讀:圖形計算器將廣泛進入高中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