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讓網友的心和我們舟曲緊緊地連在一起。”
月20
日
月8
日
、圃谥矍嗍鳛暮Πl(fā)生后,王凱以“Kayne
”為名發(fā)的微博成了網友甚至媒體了解災情的重要信息源。僅
月9
日
多條關于災區(qū)情況的微博,在網上被迅速轉發(fā)傳播,部分圖片被各大網站轉載。有媒體說:“他一個人就像一個通訊社。”現在,王凱微博上的“粉絲”數量已經超過1
萬人。
、窃谥矍嗍靼l(fā)生以前,王凱上微博多是為了娛樂消遣,“通過這次事件,我有了很大改觀,很多人通過微博集結起來了,不少人捐款捐物找不到渠道還會留言給我。”
、“如果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充分,一條微博可以做到核裂變式的廣泛傳播。”傳播學專
月18
日
日,由社會熱心人士聯(lián)系的海航包機連續(xù)4
天運輸網友捐贈的賑災物質,總量超過20
噸。
、杀晃⒉┯绊懞透淖兊牟恢皇峭鮿P,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青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通過清研咨詢對全國30
個。ㄗ灾螀^(qū)、直轄市)的3282
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6%
的人不超過40
歲)
,92.4%
的人上微博。94.3%
的人表示微博在改變自己的生活。調查顯示,87.3%
的人會上微博了解大家對公共事件或突發(fā)事件的看法并發(fā)表意見;62.5%
的人參與過微博上發(fā)起的尋人、祈福等公益行動。
、誓惩馄舐殕T陳松,覺得微博帶來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要花兩個小時,就會用手機上微博。遇上什么事,拍個照片就隨手發(fā)上去了,特方便。在微博上關注一些名人、明星、書籍等,也讓我認識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新朋友。”
⑺調查顯示,94.3%
的人表示微博在改變自己的生活。67.1%
的人表示微博能即時交流,改變了交友、溝通的方式和習慣;64.9%
的人認為上微博更容易形成特定的小圈子;60.8%
的人表示微博能隨時隨地記錄,改變了表述和思維的習慣。
⑻微博也有讓陳松煩惱的時候。他“關注”了200
多人,每天一上去更新特別多,蹦出來的東西很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些網站推薦的話題會起一些聳人聽聞的標題,其實沒什么內容。”
、椭袊嗣翊髮W新
、“微博的可信度和網絡的可信度是一樣的。”北京某文化公司執(zhí)行總編馬中才認為,不管渠道是什么,接收到的信息都要自己判斷,“通過常識判斷哪些是真實的,就不會太盲從。”
、险{查顯示,56.5%
的人覺得微博上的信息“基本可信”,23.2%
的人“不確定”,20.3%
的人覺得“不太可信”。69.1%
的人表示對于微博傳播的信息,一定要加以甄別。
⑿閔大洪表示,要使微博信息具有真實性、準確性,并對社會有益,歸根結底要依賴傳播節(jié)點上的人,依賴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道德水準和辨別力。
(選自人民網
本文有刪改)
注:微博,即微型博客,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
19.
如何理解
“
如果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充分,一條微博可以做到核裂變式的廣泛傳播
”
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4
分)
20.
文中出現了大量關于微博的調查數據,說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5
分)
21.
結合全文,說說如何發(fā)揮微博的積極效應?(
6
分)
參考答案:
轉載請注明:“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19.
(
4
分)微博的內容如果有連續(xù)性,就能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形成輿論,從而具有了動員和組織作用,就可以對社會事件產生影響力。(每一個劃線處為
2
分,注意要解讀
“
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充分
”“
核裂變式
”“
圍觀
”
的內在含義)
20.
(
5
分)①使文章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典型性、準確性(
2
分),②科學地反映了微博在中國青中引起了廣發(fā)的關注的真實現狀(
1
分),說明他們許多人利用微博參與社會生活,改變生活和思維方式,而且大部分人對微博保持了理性的態(tài)度(
2
分)。
21.
(
6
分)微博的作者和關注者要有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道德水準和辨別力。(
2
分)
一方面,微博作者不要局限于娛樂消遣,要拋棄功利性,傳播的內容要真實可靠,要通過微博團結網友,為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共同作出積極的貢獻。(
2
分)
另一方面,網友不可以盲從微博,要理性分析判斷(或要運用常識去判斷),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輿論氛圍。(
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58160.html
相關閱讀:《文廟祭祀的文化意義》閱讀答案
閱讀:文化創(chuàng)造是原有的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新
《信息時代更需經典閱讀》閱讀答案
魯迅《捧與挖》閱讀答案
《儒文化的“一花二葉”》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