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要正確對待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的內容豐富了、形式生動了、氣氛活躍了。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各出奇招,越來越愛搞花架子,把時間留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活動,讓學生表演,讓學生探究學習。甚至到了教師諱“講”如深,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的地步。把時間讓給學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真的就能提高了嗎?從事實來看,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書不會讀,字不會寫,文不通,字不順了。語文基礎不扎實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那可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悲哀啊。

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孔子。幾千年的語文教學傳統(tǒng),其中雖有糟粕,但亦不乏珍寶。對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有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分析、傳授新知識為主。不能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不同,靈活設計,形成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使語文教學走向了程式化的道路!眰鹘y(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生看成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又過于強化教師的主導性和權威性。這一點無疑是具有滯后性的,但我們因此就對傳統(tǒng)教學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也是不當?shù)。傳統(tǒng)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

一、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重視“雙基”教學,主張多讀、多背。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能力說到底是一種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當然只有通過反復操練方可獲得。而傳統(tǒng)教學恰恰抓住了語文學習的精髓,側重于語文“雙基”的訓練。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訓練。只有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語文素養(yǎng)才能提高,否則就是無本之木。以寫字為例,如果不訓練,就不可能把字寫得美觀、漂亮,如果訓練程度不夠,還可能連字都不會寫;再以作文為例,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訓練,就不能很好地表達,“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理。因此,該讓學生讀的就要讀,該背的就要背,該練的就要練,要側重學生課堂學習的實踐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方法的花架子。

多讀、多背!八烙浻脖场笔莻鹘y(tǒng)教學方法中最“笨拙”的方法!拔倪x爛,秀才半!辈徽摴湃私袢,凡學業(yè)上有成就的,收益于“死記硬背”的大有人在。

著名學者陸象山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彼麖娬{的不是名師指導,而是學者自己沉潛涵泳。南宋巨儒朱熹也說:“大抵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笔侵鲝垺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特級教師于漪的課,之所以講得娓娓動聽,引人入勝,也與“死記硬背”不無關系。她為了訓練自己的教學語言,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堅持將教學內容反復琢磨推敲以至一句句把它背出來,她說這是“先死后活,以死求活”的方法。這是對“死記硬背”這種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的多么精辟而富有見地的概括啊。多讀,多背,夯實語文“雙基”,才能實現(xiàn)能力的融會貫通、教學的舉一反三。

二、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識字教學,主張集中識字。

著名的語言大師張志公先后在《我和傳統(tǒng)語文教育研究》一文中指出:“經(jīng)過對各個時代各種蒙書及有關資料的扒疏整理,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語文教育有些做法的確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

1、集中識字,傳統(tǒng)語文教育非常重視識字的教學,采取的辦法是集中識字。兒童入學后,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集中認識兩千多個字,宋以下的集中識字課本逐漸形成三、百、千那么一套,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合起來剛好是兩千多常用字)。只要求學生會認、會讀、能背誦,在這個過程中或之后,再配合念點詩,念點韻語知識讀物,如《蒙術》《鑒略》之類;念點小故事,如《日記故事》。主要是再多識點字,同時增加點趣味,提供點常識。這樣做,從歷史上看,有它的道理。集中識字,即在一個短時間內盡快讓學生識一定量的字,是解決好盡早接觸讀物,以便通過書面語文豐富他們的語言,增長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的一個可行辦法。

2、“三、百、千音節(jié)整齊、押韻。也不太艱澀,便于學生記誦,的確不失為一個好經(jīng)驗。正因為如此,使用三、百、千做教材,這個辦法通行了上千年!边@里,張先生運用豐富的史料,令人信服地闡明:不讓學生背記足夠數(shù)量的字詞,就難以讓其接觸讀物;不掌握一定的死知識,就無法學習和理解許多的活知識。充分肯定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的某些科學性和可行性,并給這種方法在現(xiàn)代教學中以應有的地位。

當然,任何一種成熟的思想,都不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反對全盤否定傳統(tǒng)語文教學,也絕不是要全盤肯定和繼承。辯證地說,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糟粕。有些消極的東西經(jīng)過久遠的年代,已經(jīng)形成一種習慣勢力,禁錮著我們的頭腦,阻礙著語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又必須加以剔除。不能因為珍愛孩子便把洗澡水看成瓊漿玉液。但是那種不加分析,因噎廢食,投鼠忌器,一味將傳統(tǒng)否定得一無是處的思想更要不得的?傊,應該正確對待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新課標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宜權衡好“課改”與“傳統(tǒng)”的關系,實現(xiàn)兩者和諧共生,追求共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99864.html

相關閱讀:淺析“朗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