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課時:7課時 使用人:
備課時間:第四周 上課時間:第五周
第6課時:它們是怎樣變過來的
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具有一定的圖形分析能力和化歸意識。
2.能綜合運用變換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探索等過程,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軸 對稱、平移、旋轉及組合等幾何變換的規(guī)律和特征,并體會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
2. 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圖形變化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圖形分析能力、化歸意識和綜合運 用變換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通過經歷觀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歸納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3.通過圖形間的變換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一切事物的變化可以通過一系列基本變 化的組合得到,體會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4.通過發(fā)展學生綜 合運用變換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使學 生對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更深刻的認識:只有充分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重點:會分析圖形變換
教學難點:描述圖形變換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 游戲及圖片欣賞(5分鐘,學生欣賞感受)
活動內容:
利用多媒體播放俄羅斯方塊游戲及一些反映圖形變化的圖片。
第二環(huán)節(jié)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5分鐘,學生欣賞分析)
內容: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課前收集整理的圖片(可以是照片、資料、也可以是親自仿制),并解說其中包含的圖形變換。這些圖形變換可能是單純的軸對稱或平移或旋轉。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解決問題(20分鐘,引領學生觀察、分析,學生交流)
內容:
1.出示課本“想一 想”,提出問題:
(1)左圖是通過怎樣的變換得到右圖的?
(2)是利用一種變換還是多種變換?
2.出示課本例1及“議一議”,提出問題:
(1)甲圖案是怎樣變成乙圖案的?
(2)是利用一種變換還是多種變換?
(3)若是多種變換,是否有先后順序?
3.出示圖3-19,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充分認識圖形的組合部分,提出問題:
(1)圖3-19由四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包括兩個小“十”字,其中一部分能經過適當?shù)淖儞Q得到其他三部分嗎?是什么變換?(學生找出 軸對稱、平移、旋轉后,繼續(xù)提問)
(2)還有其他方式嗎?
變換方法:
①整個圖形既可以看作是由一個“十字”通過連續(xù)七次平移前后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②還可以看作是一組淺色部分圖形通過三次旋轉形成的(旋 轉中心是整個圖形的中心,旋轉角度分別是90°,180°,270° )。
③還可以看作是一組淺色部分圖形先通過一次平移,形成圖形下面的部分,然后,上下連在一起繞圖形的中心旋轉90°前后共同形成的圖形。
④還可以相鄰兩個圖案作為一組繞中心旋轉180°得到的圖形。
⑤還可以通過兩次軸對稱的變換得到圖形,對稱軸是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不同描述,教師應予以肯定)
4.通過上面問題的 討論,你能談談對變換方式的認識嗎?(學生先想一想,再進行小組討論,互相補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評議學生的交流結果,總結:圖形變換中,重要的是 先選擇基本圖案。當選擇不同的基本圖案時,意味著會有不同的變換方式。而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變換是圖形變換中最基本的三種變換方式,它們是今后設計圖案的主要手段。
第四環(huán)節(jié):練習與提高(8分鐘,學生獨立分析,后全班交流)
內容:隨堂練習
1.怎樣將右邊的圖案變成左邊的圖案?
2.下圖是由三個正 三角形拼成的,它可以看做由其中一個三角形經過怎樣的變化而得到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2分鐘,學生交流)
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三種圖形變換方式的特點,怎樣選擇變換方 式,課前準備所學到的課外知識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A組(優(yōu)等生)創(chuàng)新設計
B組(中等生)創(chuàng)新設計
C組(后三分之一生)創(chuàng)新設計
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6861.html
相關閱讀:它們是怎樣變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