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語文教學是門藝術,可以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
什么是“創(chuàng)意”,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不僅有意義,而且有意思。
我們所進行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有意義的教學,卻不是有意思的教學。創(chuàng)意語文教學其實就是在“有意義”基礎上變得“有意思”。
語文中的詞語教學,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教學。請看下面教學片斷:
師:我們從人開始好嗎?你們看我什么臉型?
生;長臉
生:瓜子臉
師:能否再說說其他臉型?
生:(踴躍地,快捷地說)鵝蛋臉、國字臉、娃娃臉、馬臉、圓臉……
師:能否說開去?比如“笑”。
生:(象開了閘門的潮水一下涌出)笑嘻嘻、笑哈哈、皮笑肉不笑、奸笑、大笑、狂笑、冷笑、暗笑……
師:說說實物。如面包車。
生:蜂窩煤、雞冠花、長頸鹿、月牙兒、彩虹……
師:說說表色彩的詞。
生:紅樸樸、黃燦燦、藍瑩瑩、白花花、黑洞洞、綠油油、亮晶晶……
師:說說表感覺的詞,如“火辣辣”。
生:酸溜溜、軟綿綿、香噴噴、濕漉漉、冷冰冰、粘糊糊、甜絲絲……
師:說說擬聲詞。
生:丁冬、嘖嘖、轟隆隆、吱呀……
師:說說動態(tài)詞。
生:晃動、顫抖、揮動、搖曳、摩肩接踵、蜂擁……
師:說說具有比喻性的詞。如“口若懸河”。
生:眼中釘、背包袱、潑冷水、碰壁、火上澆油、沙里淘金……
這樣的教學,顯然比抽象地講詞語的形象性要有創(chuàng)意,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歡。學生不僅會感受到有意義,也會感受到有意思。
語文中的句子教學,也可以進行創(chuàng)意教學。請看如下教學片斷:
1、情境扮演:
知識分子進店,李淑貞這樣說:“同志,您要用餐,請這邊坐。來個拌雞絲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工人同志進店,李淑貞這樣講:“師傅,今個過班,想吃過油肉,還是氽丸子?”鄉(xiāng)下老大娘進店,李淑貞這樣歡迎:“大娘,您進城里來了,趁身子骨還硬朗,隔一段就來轉轉,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嘗點啥?”
邊看邊思:
李淑貞對不同的對象,其接待語表現出怎樣的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316929.html
相關閱讀:高考文言文斷句題解題技巧5